书包网 > 明末边军一小兵 > 第770章 兵临

第770章 兵临


  二月二十一日,京师骤寒大雪,冻死人无数。

  此时流贼横扫大名府,顺德府各处,京中严戒妄言。崇祯帝晓谕院部,固圉安民,全在察吏。抚按将所属官严加甄别,必清谨循良素,为民戴者,方许留任。

  他又谕吏部:“朕念豫楚残破,州县料理需人,各抚按官自行挑选,不拘科目杂流生员布衣,但才能济变,即与填用。有能倡义募兵,恢复一州县者,即授知州知县,功懋懋赏,朕不尔靳。”

  他分敕内宫十员监制各镇,又责令畿辅各城募炼乡勇整备城守。

  二十二日,太康伯张国纪进银一万两,进封侯爵。

  二十六日,蓟辽总督范志完报紧急夷情事,兵科抄出,兵部尚书陈新甲题,奉圣旨:“夷情叵测,严饬确探。”

  二十八日,兵部尚书陈新甲面陈引退,许之。先是,新甲忧流寇,屡求召永宁侯斗,上不听,故求去。赐路费五十两,驰驿归,西入宣府山西矣。擢张缙彦为兵部尚书。

  二十九日,兵部题,据蓟镇总兵杨国柱塘报,前差出哨把总康有德、于土力掯夹儿地方哨见达贼营火约三十余里长,恐贼进犯,伏乞严谕万分戒备。

  奉圣旨:“奴酋逼临界岭各口,宜急整顿兵马备策应之资,驰赴边墙壮声援之势,仍著确侦毖备,以防意外之虞。”

  工科高翔汉言:“奴贼复有入塞情形,宁远逼近,冷口逼临,不可示以单弱,而调兵南征,岂称异算?”

  寇氛孔急,朝臣原有意调杨国柱,吴三桂应援,遂罢。

  三十日,兵部尚书张缙彦疏言:“今日粮饷中断,士马亏折,督抚各官,危担欲卸。若一时添内臣十员,不惟物力不继,抑且事权分掣,反使督抚藉口。”上不听。

  三月初一日,李建泰等又请驾南迁,及言东官监抚南京。

  上骤览之,怒道:“诸臣平日所言若何,今国家若此,无一忠臣义士为朝廷分忧,而谋乃若此,夫国君死社稷乃古今之正。朕志已定,毋复多言。”

  初二日,香河民噪,焚劫官民舍一空。

  京师满城汹汹,传贼且至,而廷臣上下相蒙,政府中枢,终日会官群讼,扬扬得意如平时。上命部院厂卫司捕各官讥察奸宄,申严保甲之法,巷设逻卒,禁夜行,巡视仓库草场。

  初五日,科臣韩如愈疏贼永昌元年伪诏事,崇祯帝言:“都城守备有余,援兵四集,何难克期剿灭。敢有讹言惑众,私发家卷出城,捕官即参奏正法。”

  当日,他巡阅京师防务,并在宣武门教场阅兵,但见京营徒为容观,大悦。

  初七日,命襄城伯李国祯提督城守,命内监及各官分守九门,各门勋臣一、卿亚二。初议佥民兵,大学士魏藻德说:“民畏贼,如一人走,大事去矣。”上然之,禁民上城。

  又谕文武输助,设黄绫册,募百官蠲助,封疆重犯,俱许蠲赎。

  初十日,令勋戚大珰助饷,进封戚臣嘉定伯周奎为侯,遣太监徐高宣诏求助,谓休戚相关,无如戚臣务宜首倡,自五万至十万,协力设处,以备缓急。

  周奎道:“老臣安得多金。”

  高泣谕再三,奎坚辞,高拂然起:“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奎不得已,奏捐万金。

  三月十一日,流贼克雄县、文安、静海,召唐通、王朴率兵入卫。

  时京师以南诸郡县,望风瓦解,将吏或降或遁,惟真定、保定坚守。

  兵信屡至,内阁或蹙额相向,或谈笑如常,范景文数举南迁之议,方、魏以为惑众,力止勿言。本兵张缙彦,别无布置,但出示沿街,摆炮设兵,扎营各胡同口,更于城上悬帘,以待贼至而已。

  十二日,伪权将军刘宗敏移檄至京师云:“定于十八入城,至幽州会馆暂缴。”京师大震。

  伪顺王李自成,行牌各郡县说:“知会乡村人民,不必惊慌,如我兵到,俱公平交易,断不淫污抢掠。放头铳即要正印官迎接,二铳乡官迎接,三铳百姓迎接。”

  ……

  定西伯唐通此时驻密云镇,崇祯十四年的锦州之战后,唐通受封为伯爵,这两年他在密云过得颇为舒适。各种战事能避则避,闲时与东路,新永宁城等地展开贸易,虽没有奢糜大贵,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但这种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京师到密云不到二百里,塘马一天就到,所以十一日皇帝召唐通入卫后,摆在唐通面前的,将是一个关乎他命运转折的选择难题。

  唐通此时有兵马八千多,除三千是他正兵营的马步,余者还有两营,都是他唐氏的族亲,所以密云军一向团结。这种关乎命运选择的大事,也不可能唐通一人作主,所以除了亲将唐宗外,两个营的营将也紧急赶到伯爵府商议大事。

  唐通伶牙俐齿,性格谨慎,影响到部下做任何事也是小心翼翼,力求考虑到方方面面。所以唐通将事情一说,如何抉择各人也是心中纠结了。他们也明白,自己必须尽快作出选择,毕竟流贼势如破竹,很快就要打到京城。

  最后的商议结果,投降大顺国。

  他们看得很明白,京师是绝对挡不住大顺军进攻的,大顺席卷各处如捶枯拉朽,他们势如破竹打入山东,又势如破竹打到京畿,自己这几千人马填上去,一样是螳臂当车,白白折损罢了。

  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当然,京师摆明要陷,大明摆明要亡,他们其实还有一个选择,西遁去投永宁侯王斗。

  不过亲将唐宗说得好,王斗只是侯爵,他又能给自己主公什么?难道他还能把主公封为侯爵,甚至王爵?他什么都不能给!然在大顺那边一切都有可能,毕竟新朝新气象嘛。

  他也承认永宁侯很强,然在大势面前,义军这席卷天下之势,多少名臣重将都折损在他们兵锋之下,想必永宁侯到时最多苦苦坚守罢了。甚至有可能宣府失陷,都护府沦亡,沦为阶下之囚。

  这话说到唐通心里,他想想如果自己去投王斗,确实获得不到什么好处,甚至可能兵马被拆散了,搞到那什么忠义营中去。这让人想想就毛骨悚然,没了兵,他唐通算什么东西?

  又想起他与王斗的交往经历,惊觉二人只是泛泛之交,甚至颇有矛盾,如果说杨国柱等人王斗还会重视,但自己……

  甚至唐通隐隐觉得,王斗有些看不起自己,这让他心中不是滋味。

  罢了,刘良佐、刘泽清等人可以降,自己为什么不能降?

  不过他毕竟是谨慎惯了的人,想想还是道:“不若还是先依皇帝的诏令,我们军马到固安那边去看看。大顺兵果然那么强的话,我们再降不迟。事关几千兄弟的身家性命,咱们不得不小心谨慎。”

  这话也打消了身旁各人的最后一丝忧虑,唐宗等人齐赞道:“大帅就是思绪周密,且一心为兄弟们着想,末将等能追随大帅,真是前世修来的福缘。”

  唐通挥挥手,矜持的道:“兵凶战危,能不打仗,还是不要打为好。”

  ……

  从京师到大同大体驿站完备,特别进入宣府后,这路更是好走。七百里,塘马每天二百多里的急赶,十一日从京师出发,十四日就到了大同,此时的定兴伯王朴,就接到了皇帝的勤王诏书,让他立刻领兵进京。

  “总算想起我了吗?”

  王朴接到圣旨后却是撇了撇嘴,他让人接待使者,却不急着领兵入卫,而是让人去招来自己的心腹,田参谋长。

  好半天田参谋长才匆匆赶到,却是锦州之战后王朴专注于经济建设,特别迷恋烟草等经济作物,大同丰镇各处很多田地纷纷麦改烟,用来满足宣府与都护府越发庞大的烟民需求。

  这引得一干部下效仿,他们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商铺烟店,在军营者越少,这田参谋长也不知跑到哪里去,好半天才找到。

  田参谋长急急赶到,他仍然留着山羊胡须,然比起往日,脸色红润了许多。

  同样的,这两年王朴也发福了许多,唇边留的两撇小胡子油光发亮,这两年大同的经济形式一片大好,定兴伯不知不觉就肥了一些,往日风度翩翩的形象有所流失。

  王朴说了勤王诏书之事后,他慢条斯理的品着香茗,缓缓道:“田参谋长,你的看法呢?”

  田参谋长习惯性的找到了大堂中的地图与沙盘,他观看良久,说出的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大帅有没有问问,皇帝下旨给永宁侯了吗?”

  王朴眼睛一亮:“一语惊醒梦中人。”

  他放下茶盏,笑呵呵道:“就这样,永宁侯出兵,咱出兵。永宁侯没出兵,咱也不出兵!”

  田参谋长只是矜持的抚须微笑,这时护卫来报,大同巡抚卫景瑗求见。

  王朴不由皱起眉头:“这笑面虎又来了,烦不烦……”

  ……

  三月十三日,霸州、天津陷,上颁罪己诏。

  唐通以八千人入卫,命太监杜之秩协守固安,赏通银四十两,大红蟒衣纻丝二表里。其官兵八千八十二人,内库发银四千五百两,每兵五钱。唐通陛见,上慰劳再三,协守云云。

  十四日,顺天巡抚杨鹗,出巡易服遁。

  十五日,固安陷,唐通、杜之秩降。

  当日,吴三桂急急率数千精骑从宁远进入山海关。

  十一日时,一直按兵不动,或只有小攻各城的奴贼大军忽然猛攻山海关与蓟镇各处。蓟镇还好,然山海关兵力单薄,除地方乡勇卫所兵,还有一些营兵外,就只有山海关总兵,东平伯刘肇基数千人可战。

  然相比关外浩荡无比的鞑虏大军,山海关这点人还是太少,让此时在关城的蓟辽总督范志完心忧不已。他不能承担山海关失陷的风险,附近又无兵可用,蓟北侯杨国柱那边更抽不开,就只得向宁远的吴三桂求援,一天几次急告。

  此时吴三桂与辽东巡抚邱民仰居于宁远城内,求援的使者拼命前来,他们泣血哀嚎,让吴三桂与邱民仰皆是动容。

  出城救援风险很大,而且吴三桂兵力其实也不多,吴家、祖家这些嫡系辽将相加不过才三万人,他们还分散在锦州、宁远等处,他自己的吴家精锐家丁更只有两千人。

  这些骨干兵马若有损耗……

  只是不救的话,山海关若破,就会与关内失去联系,断绝自己的后路,这同样是吴三桂等人不能承受的风险。毕竟他们知道,今时不同往日,流贼正北上京师,以后怕不会有声势浩大的援辽之事,后路被断,就真的被断了。

  所以与邱民仰连日商议后,最终还是决定由邱民仰留守宁远,吴三桂自己率领三千精骑,拼死冲入山海关救援……

  血战之后,吴三桂脸上颇有冷肃之气,身形凛然。

  他策在马上,相比过去,他更加沉稳,世家子弟的风范显露无疑。

  只是跟往年相比,他脸上皱纹增加许多,颇有风霜雪雨之色。背负吴家、祖家等将门利益,甚至整个辽东集团的利益,又岂会没有负担?神思焦劳下,自锦州之战后,他就快速的老了下去。

  此时他策在马上,虽不动声色,其实内心焦躁,他为局势感到担忧。他知道流贼势如破竹,已经快打到京师脚下,而京师可以守多久,他没有把握,眼下鞑子更是趁火打劫。

  吴三桂久在辽东军中,自然知道他们的方略。一是拼命拖住自己与杨国柱等人,防止自己应援京师。二是山海关与蓟镇防守空虚的话,他们不介意就占了关墙,然后赖着不动,为以后的攻略布下棋子。

  流贼鞑子,个个气势汹汹,来者不善,让吴三桂更觉忧心。

  他特别担心京师那边,毕竟大明若灭,以后一年几百万的辽饷还有吗?

  京师若破,自己又该何去何从?以后整个辽东军门怎么办?

  想到这里,他颇有茫然之意。

  ……

  十六日,王朴报至,言堕马致伤,帝赏其药资四十两。

  当日,靖边军接管居庸关、紫荆关等处城防。

  夜,遥望通州,火光烛天,却是流贼竟夜禁掠,分兵掠取通州粮储。

  流贼已快兵临城下了。(未完待续。)


  (https://www.500shu.org/shu/10092/309821716.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