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883【入土为安】

883【入土为安】


  鼎盛时的西南联大总共有8000多学生,但现在还是1939年,在校学生数量还不足2000人。

  孙永振和朱国桢帮着校工搬运箱子,里头的钢笔和笔记本会在明天发给学生。礼物肯定还能剩下一些,可以送给学校的教授。

  梅贻琦陪着周赫煊参观学校,他边走边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同学们正在抓紧时间复习。”

  “那就不要打扰他们了,先去看看食堂和宿舍吧。”周赫煊道。

  宿舍也是土墙平房,不过比校舍还惨,房顶上直接就用茅草覆盖。而且每间宿舍很大,大通铺,可以睡40人。也没有什么宿舍管理员,选定了床位随便睡,甚至有校外人员跑来这里睡好几年的情况发生。

  最无语的是,学生宿舍连门都没有,敞开了随便出入。

  很多床铺上都放有三层纸盒,梅贻琦解释道:“那些是学生们买来的肥皂包装盒,盒子里可以放书本和衣物,算是学生的书柜和衣柜。上面一层纸盒垫上报纸,就变成了书桌,可以在上面写字。”

  “条件很艰苦。”周赫煊点头道。

  虽然以前在书上也看到过相关描述,但此时此刻亲眼所见,还是让周赫煊两眼发酸。

  记得西南联大的学生宿舍,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春联。

  上联为:咦!哪里放炮?

  下联是:哦!人家过年!

  周赫煊在宿舍转了一圈,差不多就到午饭时间了,梅贻琦带着周赫煊一起去食堂吃饭。

  还没走到食堂,下课铃声就已经响起,学生们就跟赛跑运动员一样冲杀过来。

  一些学生看到梅贻琦,停下来喊:“主席!”

  西南联大其实没有校长,只有校务委员会主席,但后世一般都将梅贻琦视为校长。

  梅贻琦还没来得及点头应答,就有学生认出了周赫煊,大喊道:“周先生来了,周先生来了!”

  “周先生在哪儿?”

  “哪个周先生?”

  “真是周先生来了!”

  “……”

  周赫煊瞬间成为大熊猫,被学生们团团围观,他笑着招手道:“一起去吃饭吧,别愣着了。”

  学生们簇拥着周赫煊前往食堂,一边排队一边聊天,还有不少向他请教学问的。

  食堂里只有桌子没有板凳,学生们在木桶里自己打饭,然后围着桌子站着吃饭。每个人都不敢把碗盛满,因为要赶快吃完,才有机会去添第二碗,速度慢的第二碗饭就没了。

  “当当当当……”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们端起饭碗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敲碗。食堂里响起一片叮叮当当的声音,好像是在演奏音乐会,又好像是在举办水陆道场。

  为什么要敲碗?

  因为米饭当中有许多砂砾,甚至有老鼠屎,被学生们戏称“八宝饭”。想要吃得快、吃得舒心,就必须以一定的力道节奏,把饭里的杂物敲出来拨到一边,这属于技术活。

  周赫煊也盛到一碗八宝饭,有样学样的一起敲碗。可他的敲碗技术很差,敲了好半天也没啥用处,只能就那样囫囵着往下咽,各种砂子、稗粒夹杂其中,吃到老鼠屎也只能继续吞。

  今天的菜品是煮芸豆,这玩意儿便宜。味道就很难说了,白水煮的,没有什么油气,甚至连咸味都不够。

  中国的天之骄子们,却没有对饭菜任何嫌弃,他们一个个狼吞虎咽,生怕速度慢了吃不上第二碗。包括女学生们也是如此,在没有零食、缺少荤腥的年代,姑娘们没有矫情的资格,娇滴滴的少女也能吃满两大碗。

  梅贻琦见周赫煊吃得很痛苦,劝道:“周先生,咽不下就别咽了,到我家去吧,给你炒几个家常菜。”

  “没事,不能浪费。”周赫煊咬着牙把剩下的半碗饭全吃完,他吃得比学生们还干净,至少学生们会剩下很多砂砾和老鼠屎。

  速度快的同学已经吃完第二碗,纷纷跑来跟周赫煊说话,就在此时,昆明城内突然传来防空警报声。

  “跑警报啊!”

  学生们已经很熟练了,甚至到了习以为常的地步。有的甚至端着饭碗跑,连菜碗都没落下,边跑边吃还在一边说笑。

  梅贻琦面色骤变,拉着周赫煊说:“周先生快跑,鬼子的飞机来了!”

  昆明是在广州失陷以后,开始被日军不断轰炸的,而西南联大则是日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

  周赫煊随着人群玩命狂奔,从后校门越过铁路就是荒野,在林子里找个坟头躲避即可学校这边还没有修防空洞。

  金岳霖一边跑一边打招呼介绍朋友:“明诚,你也来了啊,这是闻一多。”

  周赫煊想不到自己第一次跟闻一多见面,居然是这种情况,他笑道:“闻先生你好。”

  “周先生你好,什么时候来昆明的?”闻一多问。

  “今天上午。”周赫煊道。

  闻一多本来身体是很虚弱的,但他去年参加了“湘黔滇旅行团”,已经变得又黑又壮。

  当时三校师生从长沙转移到昆明,是分三路进军的。

  闻一多所在的那路人马,共11位老师和267名学生,还配有4名军事教官和队医,全程实行军事化管理,领队的是个中将。他们跨越湖南、贵州和云南三省,翻过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步行3600里,被称为一场“文军长征”。

  老师学生们可不仅仅是赶路,还要践行“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教学实践。

  路过武陵山时,闻一多讲授桃花源地名的原始意义,指导学生收集民歌,研究地方语言。李继侗教授向学生们介绍乡野农村的社会情况,袁复礼教授实地讲解河流地貌的构造变形……

  没跑一会儿,周赫煊又遇到几个熟人,他问道:“思成和徽因呢?”

  金岳霖气喘吁吁地解释道:“他们在川康考察古建筑,不在昆明。呼呼,别跑了,就这个坟头吧,墓碑看着挺结实。”

  为啥要选坟头躲轰炸?

  因为有墓碑做屏障。

  闻一多连忙说:“再往前跑跑,前面有个山洞,比坟地里更安全。”

  周赫煊只能接着跑,很快就到了闻一多所说的山洞。这地方只能容七八个人,说是山洞,其实就是个山壁大土坑。

  周赫煊掏出烟来散了一圈,借着火柴的光亮,他看到地面有几行用石子嵌成的文字,估计是上次躲轰炸的时候,某个学生无聊之下解闷用的。

  仔细一看,居然是两幅对联。

  第一幅应该是闷骚理科生的杰作。

  上联为:人生几何?

  下联为:恋爱三角。

  第二幅对联是现实主义写照,应该是文科生弄出来的。

  上联为:见机行事。

  下联为:入土为安。

  这他么跑来山洞里躲轰炸,可不正是见机行事、入土为安吗?

  


  (https://www.500shu.org/shu/11280/403146396.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