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
沉默片刻后,陈奇瑜打破沉寂,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呵呵,陈卿深知我心,此确为朕之打算,此并非是驱虎吞狼,而是借助外力,于开海一事上形成良性竞争,以此促进我朝加速富民强国之进程!
此举绝无秋后算账之意。
数年来,靖海伯一门于我大明贡献卓著,其于军政民生方面可以说有功于社稷,朕自是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朕只会酬功,绝不会行鸟尽弓藏之事!此一点不仅是对靖海伯而言,而是文武尽皆适用!”
朱由检对陈奇瑜能猜出自己的想法一点都不感到吃惊,为了防止这位重臣多想,他当然会否认自己这条驱虎吞狼的策略。
他挑选的这些重臣,哪一个不是人中精英?
如果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的话,这些家伙身上沾上毛,一个个绝对是比猴儿还精的主。
这个比喻好像用过了。
作为一国之主的他,最希望看到的是君臣团结一心,共同开创辉煌盛世的场面,而不是君臣离心离德,相互猜忌算计,只顾私利、枉顾国事的样子。所以,既然陈奇瑜猜到了他是因为忌惮郑家,所以才打算引荷兰这个海上霸主为奥援的想法,那他直接就开诚布公的讲出自己的想法。
不搞秋后算账,功过分开,赏罚分明,这样的君主才会让臣子安心效命。
无数事实证明,历朝历代时时处处想着用阴谋诡计算计臣下的君王,最终会把一个国家彻底搞坏。
到目前为止,郑芝龙并无丝毫抗拒违拗自己和朝廷意志的行为,这样听话的臣子,当然要酬功。
“适才邹卿也曾言道,荷兰国最强者便是其当时无人与之匹敌之海军,其正是依仗巨舰大炮之威,方能驰骋于无尽之洋面上,于各国之间沟通有无、获取巨利,既然其目的是经商赚取银钱,那我大明所产出之物大可以与其进行合作,此乃双赢之局,何乐而不为之?
如何与其合作,商贸只是一方面,朕意染指其将作特长,尤其是造船方面,此为我大明之短板,必须师其长技以补大明之短。
至于合作方式,其一便是购买。
荷兰造船业如此兴盛,其每岁所产之巨船可谓海量,本着其国政府以趋利为主之特性,卿等在与其谈判中,可以提出以现银或者货物相抵之方式采购其巨舰之请,样式与大小要酌情搭配,数量先以两艘为准,之后根据情况再予以添加。”
按照常理推断,大明采购战舰的要求不会遭到拒绝,尤其是只采购两艘,这对坐拥一万多艘各种舰船的荷兰来说,根本不会放在眼里。
朱由检之所以第一次只打算买两艘舰船,并且要一大一小,主要是从目前的现状做出的决定。
要想建设强大的海军,没有五十年的时间是做不到的,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否则会被撑死。
欲速则不达。
现在除了郑家,能够操控武装舰船的好水手很难找到,这个需要慢慢寻找和培养,至于舰船上的军卒,现在倒是已经有了现成的一支队伍。
为了适应海况,刘国能和张文耀所部曾经在登州训练了大半年之久,虽说这支队伍谈不上是海军,顶多算是海军陆战队的雏形,但他们至少已经适应了海上的许多状况,等有了自己的舰船后,在慢慢进行各方面的培养就可以。
见陈奇瑜和邹维琏都点头表示理解自己的想法,朱由检继续说出了第二条意见。
“其二,朕意于金州与荷兰国合作设立造船厂,利用辽东取之不尽的木材资源自己动手造船,以免被他人掌控国之利器。
此一点卿等须与荷兰方面好生商谈,可以采用诱之以利之原则与其商谈,若其应允合作建厂,则舰船之式样须以五年内之新式为主,此一条须务必达成!”
这一条是顺势而为,谈成的希望很大。
现在荷兰本土造船厂大小足有数百家,除了研发最新式舰船的有数的船厂以外,多少有些过时的技术大可以向远东地区的大明转移,而这些技术正好是大明所需要的。
这就像后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一些落后的技术产能向内陆地区转移一个道理。
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相对落后的产业在贫困地区却能获得新生,这样的做法附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金州就是后世的大连一带,也是现在共和国的造船基地之一,在这个地方设立船厂最合适不过。
朱由检放开海禁不是为了限制江南利益集团发展和继续牟利,征税也只是他的目的之一,这一政策更深层次的愿景是推动海贸大发展的同时,促进大明手工业向更广的范围扩展,而不只是局限于丝绸、瓷器、茶叶等传统产品。
他希望能通过与欧洲制造业的交流,让本土的手工业向着制造业方向发展,而海上马车夫正是沟通东西方这片辽阔海域的最佳纽带。
“启奏圣上,金州一带一年中多数时节气候寒冷,于此地设立船厂是否合适?为何不去明州或福州设厂?臣不懂如何造船,只是想到严寒下恐致工匠无法作业,故而有此一问。”
邹维琏对于在印象中一年大半时间处于寒冷状态的金州设厂提出了异议,陈奇瑜也是带着求证的眼神看向朱由检。
“朕之所以考虑在此处建厂,为的就是减少辽东巨木砍伐后再运至南方所造成之巨额成本,再说,南方湿热多雨,怕是于木材晾晒不利,北地虽是寒冷,但一年中雨量集中于六七月份,其余时间木材晾晒应是无妨。
不过,既是邹卿提到此点,那此事先暂定,待询问相关业内人士后再定下也好。”
朱由检也不懂在金州建设船厂是不是合适,所以也只能勉强找出两个理由来说服自己,但邹维琏说的也有道理,所以他决定还是多方求证后再做出选择。
建厂并不急于一时,不管达成何种协议,荷兰特使都要回返国内,上报本国政府后才能决定如何予以实施,单单这东西方来往一趟,就得花费接近两年的时间。
要是有后世那种机械动力的舰船就好了,万里海域来往也不过大半年。
可是现在蒸汽机的发明还要在几十年以后,如果自己的到来没有改变欧洲的历史进程,依着现有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造出机械推动的设备来。
看来要抽空把蒸汽机产生的原理与构想告诉宋应星,让他现在就去慢慢思考和研究才行。
“此事慢慢再议。朕接下来要讲的是,此次谈判之重点,也是荷兰方面最为感兴趣之事,此事若能谈成,大明从荷兰国得到之利益都会更大!”
(https://www.500shu.org/shu/12592/507321764.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