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 监督
因为与维克托之间保持着隐秘的关系,所以瓦莲京娜这里一直都没有请服务人员,平素里基本都是她自己下厨的,这么多年了,她的厨艺倒是锻炼出来了,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俄罗斯人的饮食没有那么复杂,而维克托对吃的口味也不是多么挑剔。
餐桌旁边,三人各自落座,一边享用瓦莲京娜准备的丰盛午餐,一边聊一些各自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当然,主要是两个人说,维克托则是听,偶尔会附和两人一句,毕竟他的身份比较特殊,他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任何事情,都不能随意的在别人面前谈起,哪怕是他身边的女人们。
最初,塔吉娅娜还显得颇为内向,大部分时候都是瓦莲京娜在说话,而她不是闷头吃东西,就是喏喏的小声附和两句,但随着话题的展开,尤其是在瓦莲京娜开始谈论电影、文学之类的话题后,这小姑娘的话也跟着多了起来。
就在维克托即将吃饱的时候,两个女人聊的话题竟然转移到了《文化与生活》杂志的问题上。这份杂志属于莫斯科的国民教育与文化委员会,是一个部门性的刊物。这份刊物在不久前发表了一篇文章,呼吁联盟放松对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的监督,给予新闻界和文化界更多的创作与宣传自由。
当然,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不久,《文化与生活》杂志就被取缔了,不仅如此,承担着连带责任的国民教育与文化委员会,也跟着倒了大霉,整个部门的领导从上到下,只要是与这份杂志存在着工作关联的,几乎全都换了一个遍。
除此之外,塔吉娅娜还提到了一篇名为《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文章,说这篇文章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流传很广,很受欢迎,文章反映了监狱生活的艰难和黑暗,是很现实,很有意义的一篇文章,发人深省。但遗憾的是,这篇文章投寄到了很多的报社和杂志社,都没能得到采纳,不是因为文章写的不好,而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黑暗面,所以出版发行受限。
听两个女人谈到这个话题,维克托的脸上依旧保持着微笑,他的态度也和之前一般的温和,当然,若是站在他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的话,这两个女人的观点不仅幼稚,而且缺乏政治嗅觉,立场不端正。
有关放开对媒体和舆论监督的这个话题,在联盟内部并不是第一次有人提起了,实话实说,支持这个论调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在引导舆论方面占据优势的人,一种是完全不明真相,却又被那些能够引导舆论的人所诱导的普通人。
舆论这种东西,的确是很容易受人掌控,受人引导的,而且,有意思的是,越是负面的新闻、负面的言论,越容易引来普通人的认同。为什么?大体是因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生活中总是会时常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每当遇到不如意,不顺当,甚至是不公平的事时,人们的心里总会堆积些戾气,这些堆积起来的戾气,就像是一个火药桶,稍微有些火星就能让它爆发出来。
就是因为这种社会的现实状态,再加上人的天性,所以,才会在人类社会中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看小说、影视作品的时候,总是喜欢看一些正能量的东西,但是在关注新闻、浏览热点的时候,却偏偏喜欢去讨论、争辩那些负面性的东西。
因此,能够引导舆论的各种媒体,都必须受到国家的控制。
而在如今的联盟,一些自认为认清了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大声吵闹着要求联盟取消对媒体,对文化,对新闻机构的监督,他们将这看作是民主的一大体征。他们认为,既然西方国家可以放开对媒体的监督,那么联盟就同样应该这么做,否则的话,就是不民主,就是没有言论的自由。
但这些人显然忽视了一个问题,或者说,他们是故意在混淆一个问题,那就是联盟与西方国家的最大不同,就是其政权性质的差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盟,却是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利益。
工人阶级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群体,他们团结起来的力量很强大,但单就个体而言,他们的力量根本没办法与资产阶级的某个个体相提并论。
就拿美国来说,难道他们对媒体就没有监督吗?事实当然并非如此,退一步讲,即便是不考虑政府对媒体的监管,仅仅从媒体自身来看,在美国,那些报纸杂志掌握在什么人的手里?没错,它们都掌握在大资本家的手里,不巧的是,代表美国最高权力的总统,也是由这些大资本家推选出来的,其所代表的就是这些大资本家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奢望那些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观点和文章,能够大规模出现在这些资本家所掌控的媒体上?没错,美国的确没有类似联盟这样的新闻审查制度,但那些掌控着媒体的大老板们,本身就是最好的新闻审查者,他们是媒体的所有者,自然能够控制媒体所刊登的内容。换句话说,那些与政府立场不一致的声音,在资本所构筑起来的屏障遮蔽下,注定成不了舆论的主流。
就拿那篇名为《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文章来说,如果它所反映的是美国底层社会的黑暗现实,比如说,反映的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并号召黑人站起来闹革命,推翻白人所建立的政权,那么不用问,即便没有美国政府的审查,这篇文章也上不了主流的报纸或杂志。
美国或许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审查这篇文章,并告诫每份报纸,每个出版社,都不能将其出版,但那些报纸和出版社,却会自动将它过滤掉,原因很简单,这些报纸和出版社的老板不喜欢这样的文章,如果哪个编辑敢让它上报,他就会被老板解雇,并且再也没办法从事与编辑相关的工作。
没错,西方国家同联盟一样,也存在着新闻的审查制度,只不过他们所采取的措施更加隐秘,更加不容易被察觉到,他们表现的不像联盟这般直接,也可以说,他们更加的虚伪。
不幸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就是更喜欢虚伪的人,而那些说话办事太过直接的人,却是往往不讨喜的。
从这个问题发散开来去考虑,维克托发现联盟在与西方国家搞宣传战这方面,似乎天生就处在弱势的地位。
就拿国家生活展示这一块的宣传来说,联盟就很难同美国展开竞争。这里头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就是联盟的经济状况还远不如美国,尽管在战后这些年里,联盟的经济发展迅猛,但要想追上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估计还需要很长时间。
第二,在美国,那些超级富豪们,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奢华生活,而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则没有任何值得苏联人去羡慕的地方,但在美国人的宣传报道中,他们永远不会将底层人生活的现实,展示给苏联人看,他们只会展示最好的一面。而在联盟内部,贫富差距远没有美国那么悬殊,除了少数特定阶层的人,大部分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在对外展示中,联盟总归是不能展示那些特定阶层者的生活状况的。
再者,人们总是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的,与此同时,却又会有意无意的忽略那些糟糕的东西,就像是普通人看待那些商人一样,他们总是能第一时间看到那些经商发财的例子,却很难看到那些经商失败的倒霉鬼。而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同样也是如此,人们总是会看到那些美国富人穷奢极侈的享受,却看不到那些睡在街边,无家可归的可怜虫。
每个人都对自己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在联盟的生活一无是处,但只要去了美国,或者说,只要联盟的社会制度变了,自己就能迅速发家致富,变成亿万富豪中的一员,但他们没看到的是,美国也没有那么多的亿万富豪,倒是穷困潦倒、露宿街边的人正变的越来越多。
正是考虑到此间种种,维克托才认为苏斯洛夫同志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张和观点是正确的,联盟不能因为斯大林同志病逝了,就放开对舆论,对新闻媒体的管控,相反,联盟应该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力度,对类似写出《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类文章的作者,意识形态保卫局应该将他们列入管控黑名单,既然他们对联盟不满,想要写一些抨击联盟的东西,那就没收他们的笔,甚至将他们送回监狱里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联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来追赶,来将自己建设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等到将来的某一天,联盟在经济实力上追到美国,至少是与美国差距不大的时候,自然可以考虑放开舆论监管的问题,相信到了那一天,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民,会有一种与今天截然不同的观点。
(https://www.500shu.org/shu/14738/7612249.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