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 贝利亚的花招
看完了报纸上自己最为关注的内容,维克托将报纸重新合起来,又一次扭头看向窗外。
窗外不远处,小小的伊万正被保姆牵着手,蹦蹦跳跳的朝这边走过来。维克托抬手看了看腕表,已经是临近中午的时候了,他将视线收回,伸手在副驾驶的椅背上拍了拍,说道:“稍后还有什么安排?”
早在副驾驶座上的人转过身,却是一个看上去二十七八岁左右的年轻人,他毫不迟疑的说道:“您约好了科兹洛夫同志,今天中午要在塔夫里切斯基宫共进晚餐。”
维克托蹙了蹙眉,继续问道:“之后呢?我的意思是,午餐之后,一点到三点之间。”
“一点到三点之间,您定好了与古斯塔夫·伊万诺维奇同志会面,”年轻人思索了片刻,说道,“这个行程是两天便确定下来的了,古斯塔夫·伊万诺维奇同志将会在今天下午五点飞往柏林。”
年轻人口中所说的古斯塔夫·伊万诺维奇,是现任的列宁格勒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席,按照列宁格勒州委此前做出的决定,本月州对外贸易委员会将会派出一个商务代表团前往柏林,与中东欧的几个国家代表团展开为期七天的商务谈判——就像之前所说的,如今的列宁格勒州已经成为了联盟的一个特别区,其在商业上有了很大的对外贸易权限。
维克托点了点头,正想继续说点说什么,年轻人又接着说道:“下午五点钟,您安排了与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同志的会面。”
维克托的嘴张了张,最终却是没有再说什么。
年轻人是他现在的秘书,也可以看作是助手。在过去几年里,索菲亚就任中央主席团办公厅的副主任一职,有了属于她自己的事业,因而,维克托也不得不寻找新的秘书。不过,他的秘书前后总计已经换了五六个了,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能够让他感觉满意的。
就像此时的这个年轻人,看得出来,这家伙很想在维克托的面前积极表现自己,可对于绝大多数的领导同志来说,他们还真不喜欢自己身边的秘书表现多么亮眼,至少维克托就是这样的。
年轻人口中所说的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同志,指的就是维克托的老岳父米利恰科夫。
在过去五年时间里,米利恰科夫同志也算是重新回到了联盟的核心领导层圈子内,尽管他依旧还是乌克兰的部长会议主席,但在即将召开的新一届全联盟党代会上,他很有可能会获得进入中央主席团的机会,并就任乌克兰第一书记的职务。
相比起其他人,米利恰科夫同志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在党内的地位和资历很高,而与此同时呢,作为一名一九零三年出生的布尔什维克党高层干部,他的年龄又不算很大,今年才五十二岁,可谓是正处在年富力强的时期。
再者,在三十年代中后期的时候,米利恰科夫就被送进了监狱,在远东地区服刑若干年,吃足了苦头,而他的这份经历,在今天的大背景下也成为了一个可以拿出来炫耀的政治资本。
是的,类似米利恰科夫这种曾经在大清洗运动中受到牵累的人,如今都成了“香饽饽”,这主要是由贝利亚同志在过去两年里搞出来的“平反”工作所导致的。
斯大林同志已经病逝了将近五年了,总体来说,这位铁血领袖对联盟的政治影响力已经被削弱到了极点,对于整个联盟来说,斯大林这个名字,以及这个人的印记还是很鲜明的,他的形象也仍旧很清晰,但是在政治领域内,他的影响力已经几近于无了。
从事实上讲,斯大林同志对联盟的影响力之所以消退的这么快,也不是多么难以理解的一件事,正所谓“人亡政息”、“人走茶凉”,不管其生前对联盟的影响力、控制力有多强,一旦他人不在了,其能够控制的一切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就像波斯克列贝舍夫同志,尽管在斯大林同志病逝之前的那几年里,他受到的信任已经大不如前了,但其在中央委员会内的中央委员身份,总归是一直保留着的,可在斯大林同志病逝之后的第二年,这位曾经的大秘同志便被丢掉了中央委员的身份,到第二年年底,他便不得不提前退休养老去了。
当然,如果说斯大林同志能够顺利完成权力交接,真正信奉斯大林主义的那些人,能够接棒新一届的领导核心,那么斯大林同志的影响力也不会消退的那么快。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作为斯大林同志亲自确立的接班人,马林科夫同志并没有坚定的捍卫斯大林主义在联盟决策路线中的核心地位,他在稳固住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之后,便将斯大林同志的那一套理论撇到了一边,对联盟的经济政策,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马林科夫在经济上的改革,只是联盟背离斯大林主义的第一步,而从两年前开始,贝利亚旧事重提,再次对大清洗运动翻旧账,极力主张为大清洗运动中那些无辜受到牵累的党员干部平反,恢复他们的名誉。
这一次,贝利亚同志没有将主要的责任直接推到斯大林同志的身上,而是将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作为了抨击的核心人物。在大量的宣传报道中,叶若夫被形容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恶魔,他杀人不眨眼,冷酷无情,甚至还喜欢虐杀小动物,总而言之,就是这个人毫无是处,俨然就是一个从地狱里走出来的恶魔,似乎他一天不杀人,不喝人血就活不下去了似的。
不需认清的一点是,当年的叶若夫的确是冷酷无情的,但要说所有处决的命令都是他下达的,所有枪决的命令都是他签发的,那就太过夸张了,也太不公平了,就像当时的维克托,他也被判了死刑了,但是在那张判决书上,可没有叶若夫的签名......实话实说,如果每份判决书都是叶若夫签字的话,那么那场大清洗运动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声势了,毕竟当时叶若夫就算每天什么都不干,就在那一个劲签字的话,凭他一个人的能力,又能签多少份处决命令?
说到底,那场大清洗运动就是一场全民癫狂所引发的风暴,它在最初的时候的确是有人操弄的,但等到那股浪潮起来之后,就不是简单的一两个人能够操弄的了。那么多的检举信,那么多的构陷和诬告,那么多的互相攀咬......即便是维克托自己,如今回想起来都免不了毛骨悚然。
所以说,维克托最近几年一直都很警惕,在他看来,马林科夫的改革是有理由的,因为斯大林主义所奉行的那一套经济路线,的确已经不适应当前联盟的现状了,如果没有改革的话,联盟的农业就要出问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就得不到满足。
但贝利亚同志搞出来的那一套,什么所谓的要为受冤屈的人平反,要认清历史的问题等等,这些不过都是托词,都是假象,他真正的目的只有三个:第一,洗清自己;第二,拉拢信徒;第三,打击异己。尤其是第三个目的,只要是个具备一定政治智慧的人,就能感觉的到。
按照贝利亚搞出来的逻辑,就是:当年的大清洗运动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既然有冤假错案,自然就要有人站出来负责,那么当年那么多的冤假错案,谁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呢?很简单,让那些获得平反的人以及获得平反的人的家属来说。
现实是,一切平凡的调查工作都是由内务人民委员部来负责的,什么人可以平反,什么人应该为当年的某件冤假错案负责,自然都是由内务人民委员部来确定的。试想一下,在如今的联盟,所有的党员干部几乎都是从那个年代里走过来的,他们既然还活着,而且还留在了领导岗位上,那么只要任由内务人民委员部来调查,可以说绝大部分人的身上都不可能是清清白白的。
就拿维克托自己来说,他当年还执行过枪决任务呢,在那些被他枪决的人中,难道就没有被冤枉的吗?如果有的话,那么他是不是也应该接受调查?即便没有,如果是任由内务人民委员部来调查他的话,谁又能保证人家查不出问题来?
所以说,贝利亚所主导的平反工作,不仅没有缓解政治紧张气氛,反倒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包括维克托在内,所有人都得考虑一点,那就是贝利亚是不是准备搞一场全新的大清洗运动。
除了主导平反工作之外,贝利亚在进入今年以来,又开始推动另外一件事,给某些城市改名字。他建议将斯大林诺改名为顿涅茨克,将斯大林斯克改名为库兹涅茨克,将斯大林纳巴德改名为杜尚别,将斯大林尼里改名为茨欣瓦利......
(https://www.500shu.org/shu/14738/7612366.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