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三国小兵之霸途 > 第五百六十一章 班师回朝

第五百六十一章 班师回朝


关中百姓,受尽了苦难。

        他们对董卓贼兵的痛恨,的确已经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

        当新汉军打跑了所有的董卓贼兵,公告遍传到关中地区的各个城镇的时候,关中百姓,无不热泪盈眶,拍掌欢庆之余,奔走相告。

        动极思静,历经动乱的关中,实在是太需要休生养息了。

        新汉朝的宣传搞得相当不错,一些偏远的山区村庄,都有新汉军战士去宣传新汉朝的种种好处及法规条令。

        一纸免税三年的条令,让关中的百姓欢呼雀跃。

        如此,就算是新汉朝没有来得及设立了官府刚刚收复的贼占地区,当地的百姓都迸发出了一股自力更生的热情。

        贼兵残杀了他们的亲人,抢走了他们的粮食,他们也没有就此消沉,自发的拿起简单的工具,开展了抢耕抢种的热潮。

        事实上,如果关中百姓都要等着新汉朝设立官府,由官府组织带领他们生产的话,怕就要过了耕种期,到时候,种下去的庄稼都未必能发芽生长了。

        事实,免税三年,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在新汉朝官府的组织带领之下,百姓的生产面积及产生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一般,一个地区,每一年的耕作,百姓们就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不用再担心挨饿了。一年可耕种两期,深耕细作之下,每一个人的耕作面积,在新汉朝派发的一些耕作工具,甚至会调来耕牛、骡马帮助百姓耕作,还会教百姓如何积肥,到了第二年,百姓的产出就会有不少盈余。

        新汉军大大几十万,如果不向百姓收取一定的粮税,是养不活这么多军队的。

        所以,这三年的免税条令,只是刺激一下百姓的劳动热情。到时候,百姓享受到在新汉朝统治之下的种种好处。官府又会向他们宣传一些什么保土卫国人人有责的事儿,让那些百姓知道,没有新汉军的保护。就没有他们安定生活的一天。

        在这些宣传攻势之下,那些粮食产生有盈余,食完不用的百姓,他们都会主动的向官府送出他们的余粮,充作军粮。

        这种办法。在洛阳地区及两个基地的地区就是如此进行的。有明里,是免税的,可实际上,百姓们都很自觉,他们生产作得,一般都会预留他们足够食完的粮食,多余的,都会主动的献出来。

        就如年初的时候,洛阳地区的百姓在新汉朝的宣传之下,让百姓都知道并州的困境。他们都自发的省下一点粮食,献给官府。

        什么叫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就是这样的情况了。

        可以说,没有新汉朝,没有新汉军,那些百姓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还要每天都担惊受怕,担心那一天家里就遭了贼人。

        可是,在新汉军的保护之下,在新汉朝官府统治的地区。这种情况,基本就不会出现。

        现在的新汉军,已经和百姓军民如一家,谁敢在新汉朝的辖区之内闹事。马上就会有人报之官府,立即便有官兵来处置作恶闹事的人。外来的贼人,一旦进入新汉朝官府统治的地区,就会引起百姓的注意,甚至也有会一些百姓自发的去询问他们,一旦发现不对。那些贼人可能都会被自发起来的百姓活活打死。

        当然,百姓当中,也会有一些性格自私的人,他们收获了不少粮食,却不愿意揖献出来的。这样的事,也有不少,但是,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就算谁不愿意拿出来献给官府,他们都会受到乡亲的责备,在良心的遣之下,他们最终还是要揖献出来的。

        这种事,其实并不算什么。

        在后世,我党在发展壮大的时期,特别是抗战时期,当时的百姓,就是宁愿意自己不吃,都要把粮食献给自己的战士。那时候,交缴公粮什么的,百姓自觉得很,不是最好的粮食,他们都不会拿出来,免得丢人现眼。

        现在的新汉朝,军队与百姓,与那个时期的军民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处。

        所以,官府条令虽然说是免税三年,但实际,百姓却会自愿献粮,这也等于是纳税了。

        当然,新汉朝所统治的地区,一般在三年之后,就不会接受当地百姓的纳捐了,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这样,让当地的百姓有一定的剩余,让他们都有一点自己的资产,这样,才可以慢慢的才治区之内的百姓真正的富裕起来。

        刘易想要的大汉振兴,并不是说仅仅只是军队的强大,更重要的,就是让大汉的百姓富裕起来。

        最起码的,让他们不至于吃不饱,不至于没有肉吃,不至于没有衣穿。在达到这些条件之下,还要让他们接受新式的教育,开化百姓的民智。

        说真的,刘易还真的受不了太多没有知识文化的愚民,特别是一些百姓,对于强权的畏惧,可以说当真的是畏惧如虎,动不动就跪下的情况。

        刘易觉得,汉人,就不应该有畏惧强权的思想,就不能动不动就屈膝下跪。这样,和被满清奴化的汉人,以及那些崇洋媚外的人又有什么分别?

        把董卓的贼兵都赶离了关中,把关中直接掌控在新汉朝的统治之下,百姓欢庆,刘易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历史上,关中在董卓死后,还要乱上几年,现在,这么快便被自己平定了,这也不得不由刘易感到庆幸。

        而关中平定,也给新汉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易相信,不用三几年,新汉朝就正式拥有统一大汉的强大实力。

        当年秦皇在关中,一步一步统一整个天下,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刘易决不能再如秦皇那般花那么多时间了。

        如果拥着后世那么多知识,那么多先进的东西,还不能提前结束这个三国乱世,刘易觉得还真的白活了一场了。

        天气还依然很炎热。

        几个谋士在向刘易汇报情况,顺便把他们所商议的决定向刘易作一个总汇。

        看到他们满头大汗的样子,刘易不得不叫来一些宫女为他们掌扇。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认为刘易的计划可行。并已经开始了初期的准备工作。

        得到他们的支持,刘易心情大快。

        接下来,就是关中的一些治理事宜。

        主要的,其实也就是关中的防务问题。

        眼下。新汉军在渭河北岸,已经收复了武功以西的扶夫、岐山等地。

        不过,在凤翔一带,牛辅的大军在那儿拼死相持,已经建立了一道道的防线。新汉军并非是没有办法击败他们。但是牛辅的兵马不少,占据着有利地势,新汉军强攻的话,可能会对新汉军造成比较大的伤亡。

        本来,按刘易的计划,最好就是一路攻杀到西面二百里之地的陇县地区,夺下向天水进发的大峡谷口金台地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方便今后新汉军进击西凉。

        而金台地区,南接陈仓关,渭河南面。华雄率军就是进攻到陈仓关,却一时难破关,没有夺下陈仓。如果渭河北面的新汉军可以夺取金台,就等于可以把陈仓关也拿下了。

        这样,新汉军的进攻势头,就定在陈仓关与渭河北岸的凤翔县一带。一时半刻难以再突进了。

        不过,这样也好,如此便可以在陈仓与隔河相望的凤翔县连成一片,也成了新汉军与贼兵的一道防线。

        这个是关中西部的防务问题。留下华雄率他的三万骑兵镇守防线,提防贼兵会进入关中地区作乱。

        戏志才等人。也认为暂时这样,不要再向贼兵攻击了,因为再攻击,也只是与他们相持不下。这样,会影响新汉军向匈奴征伐的计划。

        至于蓝田,刘易也知道张济已经返回大营了。所以,就派出徐荣率他的本部军马,堵住蓝田大营出长安的线路,并构建了防线。让他们只能龟缩在深山里,而不能再出长安。

        当然,刘易已经知道张济可能有路从蓝田穿过大山到达庐氏县,不过,刘易也不太担心,在不知道的情况之下还自可,自己既然已经知道了,就肯定不会让张济有任何的机会夺下庐氏县的,也更不会再给机会他夺取宛城。

        如此,蓝田张济,也不是关中的威胁。

        当然,也是因为刘易跟着下来的攻伐匈奴人的计划,所以,讨伐张济的事,也得要先缓一缓了。

        另外,庆阳往西、北方向,那些地区实在是太大了,全都是一些黄土坡的地带,人口稀少,一直到达长城区域都是如此,在那些地方,种植农作物也不容易生长,还要经常大旱,就目前来说,那些地区,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发展价值。

        这片地区,大多都是寸草不生,就算是匈奴人,也不愿留在这些地区生活。不长长的地方,他们也活不起。

        所以,匈奴人也只当这些地区是他们与汉人的隔离地带,最多就是通过这片地区入侵并州或关中,并不会在这些地方停留太久。

        这些地区的百姓不多,刘易只是让人在庆阳以及一些人口稍为较集中的一些地区设立了官府。对偏远一此的区的百姓,是顾及不了的,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到官府一次,而官府也不会跑去那儿告诉他们,他们现在是归谁谁管,要他们纳税什么的。

        这些地区的百姓,生活本就非常艰苦了,只有一些贼兵及地方的大族才会压迫抢掠他们。新汉朝官府,是不会再向他们纳税的。当然,将来有条件,官府还是会派人去调查清楚,看看这些黄土高坡的地区有多少百姓,派人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而在境外长城,现在的高顺的几万军马驻守,这一方面的防务,就不用长安官府去操心了。再说了,从那个方面,就是一些异族人入侵,他们要先越过长城才可以入内。刘易都准备对他们动手了,还会在意他们的进犯么?他们敢来,就必叫他们有来无回。

        关中东面、南面都不会担心有敌人来犯,除了西面,只要华雄镇守好其陈仓与凤翔县一线。可以说,关中的安全要比洛阳更稳固得多。

        董卓之所以要弃洛阳迁都长安。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当初董卓的潼关不是被刘易用奇谋夺下,刘易怕真的没有什么办法攻入关中来。那时候,最多就是从并州通过大山森林,或者从长城绕来。通过一大片广阔的山坡丘陵地带进入关中。可是,那样的代价也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到最后也未必可以夺取长安。

        从渭河南岸向北岸攻击,和从渭河北岸向南岸攻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董卓派出大军守着渭河南岸。刘易还真的没有太多的办法可以夺取长安。

        不过,一切的假设都没用了,因为,董卓已经亡,刘易已经夺得了长安及整个关中。

        关中在刘易新汉军的手里,已经稳如泰山。

        民政方面的事,刘易也不多问了,决定由李儒去主理新占区的政务问题,荀爽留在长安主持大局。戏志才与荀文若,都要离开关中回洛阳了。

        出征匈奴人事大。有许多事都要他们两人去操心。

        除此之外,刘易再次给在北地休养的皇甫嵩写一封信,希望他可以来长安为太守。

        无论是为政或是对关中的情况,皇甫嵩都非常熟悉。他又与西凉的异族交战多年,有他在,也可以指点一下华雄与徐荣。

        另外,刘易还留下许诸在长安为城守,随时都可以支援华雄与徐荣,程锦也留在长安,他为许诸副将。如果刘易要抽调许诸的时候,程锦这个书生大将就为长安城守。

        几天之后,刘易决定班师回朝。

        从洛阳来的众女,她们对长安依依不舍。就似乎长安要比洛阳还好似的。

        其中,连皇后都不太想离开。

        嗯,的确,在地理位置上来说,长安比起洛阳来,的确有一种天然的安全优势。这种优势,会让人有一种特别的安全感。在长安生活,抛去一些人为的因素,的确让人过得非常的舒服自然、自在。

        从气候上来说,长安与洛阳虽然相隔得并不远,可是也有一点分别的,在长安,像在现在炎热的时节,却要比在洛阳凉爽一些。

        不过,众女考虑到刘易可能很快就又要出征,所以,都不太愿与刘易分离。所以,差不多都与刘易一起回洛阳。

        唯独几个先帝遗妃,她们是众女一起来长安的。她们向刘易请求,想留在长安皇宫。

        她们虽然是先帝遗妃,但是年纪都不是很大,刘易现在视她们也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与刘易没有太深厚的感情基础而冷落她们。

        也就是说,刘易并没有把她们当作玩物一样来看待,这一点,她们也深有感受的。

        不过,刘易还真的奇怪,为何她们会舍得和自己分离,要留在长安。

        细问了她们之后,她们才告诉了刘易原因。

        她们主要是觉得她们的身份有点尴尬。因为她们不管怎么样,都难以摆脱她们先帝遗妃的这个身份。

        在洛阳,现在新帝是少帝,她们若按大汉的传统做法,早已经不能留在皇宫了,她们在皇宫里生活,觉得有点不太自然。

        所以,现在多了一个长安皇宫,她们觉得留在长安皇宫里生活,要比在洛阳皇宫生活得更舒心一些。

        她们不用再面对少帝,也不用面对太多的外界非议。

        她们也认为,以她们的身份,如果住进刘易的刘府,也会对刘易的形象造成不小的影响。会让世人认为刘易是一个贪花好色之徒,睡了先帝的女人,会坏了刘易的名声。

        呃,那个,刘易其实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可是,刘易不在乎,她们在乎啊。

        本来,在她们之上有一个皇太后何婉,可是,她们也都认为,皇后身份特殊,因为她是少帝的生母,留在洛阳皇宫是必须的,也因为有这一层身份的掩护,她私下或半公开与刘易相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所以,她们就集体决定留在长安皇宫,还有一个让她们想留在长安皇宫的原因是,其中德妃怀了刘易的孩子,不用多久就要分娩了。想想,如果让世人知道先帝遗妃在皇帝死后,居然怀了孩子,这个传了出去,影响当真的非常不好。

        刘易看她们态度坚决,只好同意她们留在长安皇宫。

        刘易觉得,留她们在长安皇宫也好,反正长安皇宫也不能荒废了,有她们在长安皇宫住着,也可以堂打理一下。这里,就作为自己的第二后、宫吧。洛阳离长安不是太远,将来常来就行了。

        黄叙、典韦等人,暂时还留在长安,要出征匈奴人,也不是急在一时的,让他们在长安帮助理治一下秩序,等别的工作都准备好了,再调他们也不晚。

        实际,戏志才与荀文若也不会就与刘易一起离开长安,他们还得要把一些事务交待好后再回洛阳。

        因此,一路,是刘易与众女一起,有如游山玩水一般,从长安回到了洛阳。(未完待续。)


  (https://www.500shu.org/shu/17686/3456817.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