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走后门让你成秀才,你连中三元? > 第370章 直谏的勇士

第370章 直谏的勇士


第370章  直谏的勇士

苏誉见过堂妹的未婚夫,和吴氏他们差不多的想法。

确实人还算可以,而且身家清白。

苏誉考校了一下他的功课,发现这人虽然也是出身农家,可学识却意外地还不错。

之前苏誉穿越前的原主是比不上的。

见苏誉同意,吴氏两夫妻更是高兴。

苏誉虽然是他们的晚辈,可他实在太有出息了。

家里的大事,能让他帮忙拿个主意,总觉得肯定不会差。

见完人后,苏誉也出去见了自己以前学堂的同窗和夫子。

其中笑得最开心的,自然是黄秀才。

他万万没想到。

自己这个学生先前屡次落榜,眼看着是没什么读书天分了,黄秀才都想要劝他放弃了。

结果后来却不知道怎么的,捷报接连传回。

把他这个夫子都打懵了。

到后来,居然连中三元。

虽然苏誉刚刚得了科举魁首就被赐婚了公主,以后估计在朝堂上没什么发挥的余地。

但他的科举成绩已经足够耀眼。

黄秀才作为夫子,教出这么一个学生,足够他吹一辈子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黄秀才晚上睡觉中途醒过来时都得坐起来笑一阵。

有一次还把半夜醒来的自家老妻吓了一跳,以为他撞邪了。

而且苏誉还是个尊师重道的人,就算身份变了,对他这个夫子还是像从前一样。

所以也怪不得黄秀才现在坐在酒席上,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见苏誉过来,还给他介绍自己现在学堂的学生们。

“今日学堂放假,我便把所有学生都带过来沾沾你这状元郎的喜气。”

黄秀才笑呵呵地说着。

希望以后自己手下能再培养一些不错的学生才好。

毕竟如今来他学堂拜师的学生,已经不止以前附近村子那些年纪很大才开蒙的农家子。

有不少家境不错,自小就开始读书认字,比他学堂那些学生资质好很多的学生也被送了过来。

苏誉的科举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后面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但黄秀才觉得自己后面说不定还能再培养一两个进士出来。

以前学生考了个秀才已经能让他开心好久了,如今他已经敢想到这么远去了。

这些学生中,倒是还有几个年纪大些的先前与苏誉同过窗。

此时见到苏誉,他们都有些激动,又有些羞愧。

虽然落榜次数没有苏誉多,但现在苏誉已经熬出来了,还考了这么好的成绩。

结果他们至今还是个儒生,连个童生都没考上。

因此少不了会有些尴尬。

幸好有宋有明这个心大的在,笑嘻嘻地举着酒杯敬苏誉。

“这我得先敬你一杯。”

“等我中举后去京城,说不定还能找你提前帮我定下住的地方。”

苏誉那时候,大概率是不在京城的。

毕竟他和顾长乐回来后,就没想过回来。

但宋有明这些人并不知道他的处境,想着苏誉和他的公主娘子始终都是要回京城去的。

因此说的也没什么毛病。

去年宋有明和张文远双双落榜,只遗憾地止步在乡试,送走苏誉和彭天成去赶考。

不过他们两个都还没放弃,想着等下一届乡试会再去试试。

苏誉没有明说,只笑道:“行,届时提前给我来信送喜报,我会让人把吃住都给你们安排好。”

“让你们在京城能好好地准备考试,不必被这些琐碎事情打扰。”

苏誉届时可能不在京城,但也影响不大。

京城的三味书屋已经开张,里面全都是他的人。

而且赵老头现在也还在京城,随便吩咐一下底下的人就能帮苏誉搞定这些。

得到苏誉的应承,  张文远也举起酒杯,高兴地和两人碰了一下杯。

两人都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又去敬黄秀才。

一旁的邓知县看到黄秀才学堂这些师生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不由得感叹了一下。

先前府尊大人还让他到底下的学堂去巡视一番,看看有没有一些为师不尊的人刻意打压底下的学生,埋没了一些读书的好苗子。

而且还特意指出,让自己到黄秀才的学堂转多一会儿。

为此,邓知县还猜测了好久。

是不是黄秀才做了什么事情,才会引起府尊大人的注意。

在去正常巡视之前,邓知县还换了常服,亲自到黄秀才学堂附近打听了一番。

后来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反而黄秀才是个颇为邻里和学生赞誉的人。

邓知县如实报告上去后,府尊大人那边也没说什么。

这事后来便不了了之了。

如今想起这事,邓知县心想,这黄秀才确实还不错。

现在教出一个这么出色的学生,日后说不定手底下还能再出好苗子。

邓知县决定,明年县试时,自己得多留意一下他学堂那些参考的考生,着重考校一番才是。

正想着,便看到苏誉那些同窗们都在黄秀才的带领下来向他敬酒。

邓知县也端起酒杯,含笑地勉励了他们几句。

热闹的酒席一直持续到傍晚。

整个秋水村都点上了灯盏,照得亮堂堂的。

村里人暂时把客人全都送走,明日还会继续热闹。

不过苏誉倒是没空再陪着了。

明天他得跟着苏永昌等人去上山祭祖,然后再讨论一下村里的其他事情。

等讨论完后,也就差不多回去了。

......

苏誉这边热热闹闹时,整个京城已经为庆元帝准备完了殡葬的事情。

有王阁老的支持,三皇子如愿登基。

新皇主持祭拜仪式,送葬老皇帝。

三皇子全程都要忍着自己得愿以偿的笑,装出一副悲伤的样子。

等葬礼结束,他高坐在龙椅之上,迎接百官的朝拜时,才终于能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他父皇天天想那么多,一直拖着他这个唯一的儿子不立储君又有什么用?

这皇位,最终还是属于他的。

听了几件朝中大事后,退朝回了御书房。

三皇子,也就是如今的和顺帝,想起先前自己在御书房看到父皇坐这里的样子,也不禁拿起桌上的奏疏开始翻看起来。

然而这一翻看之下,他顿时又露出了一个笑容。

“福兴县民葛时替天下万民谨奏:为直言天下民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朝廷治国安民事......”

一篇万字长奏疏,言辞恳切,说理透辟。

指责当今天子迷信炼丹、错信奸臣、错聩误国的过失。

更是直言如今大周大半地区叛乱,灾民们民不聊生,百姓求生无路都是由于天子的“误举”所致。

照理说,这么一篇直击天子的奏疏,和顺帝看到该是鼻子都气歪了。

然而他却非但不生气,反而露出了一个笑容。

因为这篇奏疏,抨击的并不是他这个皇帝。

而是他的父皇,刚刚仙逝的庆元帝!

和顺帝对自己的父皇没什么好感,觉得这人骂的不管对错,总之非常符合他的心意。

放下奏疏,和顺帝高兴地说道:“我朝居然有如此敢于直谏之忠勇之人。”

“朕要把他召到京城来,重用他!”


  (https://www.500shu.org/shu/27688/231476.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