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穿越之偷天换日 > 第279章 迁都之议

第279章 迁都之议


“这个么?呵呵,杨大人真想知道么……?

  杨大人所言不错,汴京乃千年古城,七朝帝都,当今天天下第一大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也可以反过来一想,大凡一国之都,可谓一国之门,天子守国门,君臣经社稷,将卒战沙场,抚百姓,震群邪,抵外辱,都以一国之都为战略经营之地。

  一国之都的选址,要依据天下形势和天下列国格局而定,既要考虑能阡陌交通全国各地,便于政通八方,天下货物能够从四面八方便利运往国都,国都的货物与人也能便利输往全国四面八方;

  也要考虑到地理位置要选择在上关上险之地,做到易守不易攻,千卒易守,万军难攻,不至于在天下动乱时,容易被造反有野心的野心家的攻破,或者在国力衰弱下行时,被有觊觎之心的敌国攻破。

  汴京经千年发展,的确为天下第一大城,但试问杨大人,可曾注意到汴京一马平川,无上关上险,除有黄河可以倚赖外,其它无险可守,若有敌国或反叛的诸侯或造反的贼寇进攻,一旦能越过黄河,入汴京如入无人之境。

  想昔年大宋开国太祖皇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承袭后周国祚,稳定军心民心士子之心为当时首要,便也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元建国。但待大宋建立情势稳定后,太祖皇帝也曾有过欲迁都之心。

  以太祖雄才大略,尚有迁都之心,足见汴京并非是大宋最佳的国都选址之地。

  有迁都之想法,实乃起始于大宋太祖皇帝,赖某人并非是第一个。太祖皇帝提议迁都,后来因晋王即后来继位的太宗皇帝以及朝中诸多大臣因各种各样的利益反对,迁都终未成真。

  然天下之事,要因天而变,因时而动,杨大人可曾想过,我朝自太祖皇帝开基立国时,已远超一百六十余载。

  天下形势现早已大变……。

  太祖开国之时,天下四分五裂,诸国林立,天下未曾一统,除北有契丹辽人外,南北皆有诸多地方小国,北有北汉,南有吴越、南唐、南汉、后蜀等地方诸国……。

  太祖皇帝依据天下形势,制定先易后难,先南后北之定国国策统一天下,太祖皇帝先出兵灭南方诸国,对北方则先按兵不动。

  当时契丹辽人虽强大,然辽若大兴战事于宋,中间还有北汉之国作为屏障,加之当时大宋对北边未有任何大兴刀兵之事,北边一片安宁,国都安于汴京,不出战事,也就看不出有任何危险。

  待太祖皇帝后期,南方诸国已灭,要谋划统一北方,于北方终有一战,太祖未战,便已开始着手谋划大宋百年大计。

  国都定在汴京,汴京一马平川,若欲与北边契丹辽人一战,辽人强大,又擅长骑射,指不定有什么技高胆大的兵法大家,看出汴京一马平川极易攻的地形,直结摔精锐大军直驱汴京,汴京无险可守,到时别说统一北方了……。

  北方没统一成,自己反而陷入了帝都被人万马齐踏一锅端掉的危险。大宋实录有载,太祖皇帝末年,在谋划统一北方时,就曾向群臣征求迁都洛阳的意见,见众臣反对,太祖皇帝借着去洛阳祭祀时,曾居洛阳数日,以此阻群臣反对迁都洛阳。

  定都汴京,被敌国大军直驱,导致帝都被攻,国破政亡,一国之君被帝国掳走,这样的事,在前朝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要知在五代时,九百四十七年,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就曾率军南下中原,攻占了汴京,灭亡后晋,直接在汴京登基号帝,改国号为辽。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不可不虑。因为此,我朝太祖皇帝末年,在谋划统一北方时,就有迁都提议。

  但迁都非是小事,干系到军民调度、户部度支、工部宫宇楼台工程建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盘根错节,大动国本……。

  晋王及诸多大臣反对,迁都之事才未立即实施,加之后来太祖驾崩,晋王登基大统,晋王本就反对迁都,因尔汴京仍为大宋帝都。

  晋王登基,励精图治,即太宗皇帝,大宋欲一统天下的国策未有改变,待朝廷积有殷实家底,收复幽云诸州之事便提上日程,然高粱河一战,天不遂人愿,大宋折弓沉戟,幽云诸州梦碎。

  好在此时经太祖太宗两位圣主励精图治,大宋国力日渐强盛,高粱河一战虽败,然契丹辽人也折损不小,契丹辽人也无法发动对大宋大规模战争,汴京依然作为大宋国都,倒也没什么危险。

  高粱河一战后,大宋元气损伤不小,可若要迁都,则会更显得国家已虚弱不堪,此举更容易引起契丹辽人的觊觎与虎视眈眈,此举显然不合时宜。

  此时,迁都使不得,但也不得不防契丹辽人万一会大举兴兵,长驱直入汴京,汴京只有黄河可以依赖,其余无险可守,稍有不测,有灭国之险……。

  太宗皇帝为解决此忧患,别无他法,无上关上险可据,便只有加大护卫汴京的大军人数,遂加强强干弱枝之法,调大量地方精兵变禁军,护卫汴京,以人利补地利。

  大宋冗兵冗政,实际上多半也始于此。

  太宗皇帝之后,真宗皇帝登基,大宋与辽澶州一战后,结有城下之盟,世人称之为澶渊之盟,从此两国马放南山,不再妄动刀枪,两国以和为贵,停止杀伐,和平往来。

  没了战争威胁,自然也就不必有迁都之虑。

  澶渊之盟一事此后定调了大宋与辽和平友好近百年,尤其仁宗皇帝为政四十余年时间内,天下河清海晏,四海升平,战事稀少,大宋在迁都之事上,甚少有人再提。

  汴梁作为大宋帝都,无险可据,朝廷采用的办法仍然是调派大量精锐拱卫在皇城周边,即仍沿用“冗兵”之法,弥补地势之不足。

  此后,历代大宋皇上均采用此法,少有人建议迁都以永绝后患。


  (https://www.500shu.org/shu/34186/231436.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