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晚唐浮生 > 还是解释一下吧。

还是解释一下吧。


话说看到现在的读者,没人认为我的体裁很怪异吗?

    我这本书,可以说是小说,但又不全是。

    简单来说,我是按时间轴来写的邵贼的人物传记。

    我以前说我没大纲,很多人还不信。我上本书写了一千多万字,一样没大纲。全部情节都是写的时候现场推演,没有什么事先安排好的剧情。顶多在推演到某一步的时候,我选择几种可能性的一种,继续推演下去。

    时间轴的写法,意思就是每一年从邵贼的角度来看,他做了哪些事,他面临哪些困难,他有什么任务,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大概会写到邵贼死去的那一天。最后盘点一下,他这一生功过如何,来个盖棺定论。同时丰富这个国家的细节,因为他与邵贼是相互成就的。

    有人说该写易定、成德什么的,那是小说的写法,但我写的不是小说,是以时间轴为基准的实景推演。

    河北藩镇,现在没有任何可写的东西,全是枯燥无味的攻城战,最近是通过旁白简单描述的方式一带而过。

    我推演下来,河北藩镇主要就是防守了,没别的招数,一如历史上五代王朝攻河北的情景。

    而因为河北军人的顽固,你一时半会还拿不下。

    我总不能写“一年时间一晃而过”了吧?那是小说的写法。小说作者,会人为创造戏剧冲突,把本不可能存在的剧情硬生生创造出来,哪怕不合理。

    我尽量不会挑战合理性,不会为了迎合戏剧冲突来降低设定。

    历史上郭威攻打河中李守贞,攻城三年。

    杜宴球围攻易定,长达一年半。

    如果你写一本小说,主角是这些人,你给读者写城下的三年生活?

    但写小说的作者,大概率不会让主角攻城这么久,可能几个月就破了。这就是为了戏剧冲突硬生生降低合理性。

    主角带兵围城三年,好家伙,视角全在这里。三年时间,在除了修仙小说外的任何类别中,都是很长的时间段了,你这么写,读者还看?

    我一直试图在合理性与爽文之间寻找平衡,这也是必须的。

    我的观点一直是:

    合理性与爽保持平衡,如果有冲突,合理性优先。

    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方式就是通过细节填充,也就是有些人说的“水”。

    比如我书里的公文,全是骈文,这是符合唐代、五代现实的。

    通过本章说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读者对这些公文不感兴趣,看的时候可能直接划过去了,但这却是我花费很多时间弄出来的,通过历史原文,删删改改,用典还不能错,还得尽量保持骈文的对称格式。

    有的时候,一篇公文花我几個小时,写到深夜。虽然没人看,但我不在乎,我认为这是营造真实世界必须的细节。

    写作要有严谨的态度。你既然已经在模拟推演这个世界了,那不妨真实些、合理些。

    书里出现的人物,我要力求严谨,不能出错。

    情节被人吐槽,我不在乎。但历史细节出错,我会很不好意思,羞愧难当,因为这表明了我的历史功底不行。

    有时候因为历史资料的匮乏,为了求证一个人物的细节,我会研究很久。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经常弄到凌晨三四点钟,耽误写作。

    甚至翻阅唐代墓志铭汇编,还有辽代、宋初之类,力求准确。

    但我查找的这个人物,很可能只是一个小人物、龙套,出现不了多久。

    花这么多时间研究一个龙套的细节甚至家谱源流、平生过往,值得吗?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我不允许我的历史细节出错,这是对整本书营造的真实模拟世界的不负责。

    一次偷懒了,下次会接着偷懒,久而久之,这本书的细节就经不起推敲了。

    很多读者或作者说,“小说嘛,图一乐”、“我不如去看史书”、“那么较真干什么”、“不要带脑子看”,等等等等。

    是,我尊重别人的观点。但我会坚持自己的坚持。

    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研究历史细节和推演上,然后写到书中,可能看得人根本没细想,一目十行,但我还是会继续这么写,直到这本书完结。

    我写的就是“史书”,就是模拟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另外一种可能,另外一种社会。

    不喜欢看这本史书的,可以去看别的。

    起点历史区很多书其实很爽的,他们书里的历史细节可能和我这本书有冲突,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大家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喜好。

    最后再强调一遍,这本是是无大纲实景推演、人物传记,以主角视角为主干,其他的为枝节,共同组成。

    写到邵贼死的那一天。


  (https://www.500shu.org/shu/4240/230549.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