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806章 朝堂之争

第806章 朝堂之争


第806章  朝堂之争

        (ps:已经修复完毕,不好意思,出了点小问题。)

        神都,含元殿。

        这是第七日常朝了,自从麟德天子登基以来,第一次连续七日大朝。

        以户部尚书赵鹏程为首的群臣日渐逼迫,在朝堂之上的声势越来越大,甚至国子监的监生、京中的举人以及部分翰林院的编修都开始参与到此事之中。

        春秋大义,敬天法祖。

        此次金陵的疫病被人视为天子失德的表现,一众书生举子都请求天子下罪己诏,祭天以解江南之厄。

        麟德三年七月十九,大批的学子在有心人的鼓动之下聚集于宫城之外,请求天子下罪己诏,史称“麟德学变”。

        但这场“学变”的收尾,却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麟德三年七月十九,辰时之初,江南大疫之事已经传遍了国子监之中。

        特别是杨清源的行为,在国子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这些忠君爱国的学生来说,杨清源的名声本就不算好。

        熹宗厉皇帝,虽然有所过失,但毕竟是君父,你杨清源以臣弑君,这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

        所以杨清源在朝堂之上威望虽高,但是在这些学生之中名声就没有那么好了。

        特别是之前的国子监祭酒乃是东阁大学士孔勤礼,这老头对于杨清源的形象一直妖魔化。

        杨清源在这些学生的心中算是董卓、尔朱荣之流的人物。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独揽大权,架空天子。

        最后是在一众忠直大臣的努力之下,才将杨清源这逆臣赶出了京城。

        所以当今日有人带杨清源节奏之时,群情激奋。

        虽然也有小部分的清醒的学子,在极力劝阻,让众人理性克制,但是却少有人理会。

        “尔等不过在这里捧杨清源这奸贼的臭脚,他知道吗?!”

        “我等读书人当有骨气,看看尔等这谄媚的样子!?”

        ……

        国子监中,一人常年激进的愤青突然站上了石台,振臂高呼,“国朝养士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

        只此一言,就让大批的学子对其佩服不已,振臂高呼,追随其于身后,浩浩荡荡地向着皇城而去。

        上一次如此规模的学生聚集,还是在上一次……也就是于延益被囚禁之时。

        “陛下!臣请诛杀杨清源以慰天下,下罪己诏以安黎民。”

        在户部尚书赵鹏程的带领下,近五十位大臣纷纷出列。

        “臣附议!”

        “臣附议!”

        出列之人大部分都是朝廷的六七品的官员。

        如今的天子不像太祖那般酷烈霸道、又不像太宗那般恩威并济。其对于朝局,明面上的掌控力甚至还不如熹宗厉皇帝。

        杨清源削弱皇权的计划,自然会让皇权不再肆无忌惮,在一定程度上为文臣主导的相权和武将主导的军权所限制。

        但也同样让麟德天子的权威不如之前的帝王。

        这也就给了那些臣子挑战天子底线的胆量。

        “若是朕不答应呢?!”

        麟德天子面色难看,看着下方的这些跪地的臣子。

        这是天子和群臣的博弈,现在双方的力量尚在一个阶层之上,甚至是以赵鹏程为首的群臣更占上风。

        究其原因,是因为天子的行政之权被内阁所削弱,而执掌内阁的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钱牧谦事不关己。

        主理内阁事务的文华殿学士王华,一反常态,一直保持沉默。

        这就导致了麟德天子场面上有些势单力薄。

        “陛下可知,此刻的大明宫外,已经有学子聚集,众学生均要求严惩逆贼杨清源。臣请陛下倾听民声,为天下苍生计,有所作为!”

        麟德天子眼神微眯,“若是朕不允呢?!”

        “臣,乞骸骨!”

        赵鹏程伏于含元殿的地面之上。

        他当然不是真心辞官,好不容易爬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怎么可能舍得放弃呢?!

        乞骸骨,不过是用来表达自己态度,逼迫天子让步的手段。

        大九卿,哪一个不是参天大树,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然这个道理也适用于虽无大九卿之名,却有大九卿之实的杨清源。

        但现在赵鹏程借疫病之势压杨清源,才在场面取得不小的优势。

        杨清源是新党的根基,更是天子背后最大的支持力量。

        若是能击溃杨清源的政治力量,那麟德天子离成为傀儡也就不远了!

        大势在我,一击即中!

        “臣乞骸骨!”

        “臣乞骸骨!”

        赵鹏程的话让原本跪地的大臣纷纷应声。

        若是麟德天子今日真的敢无凭无据罢免这么多的官吏,即便只是六七品的中下层官吏,也会引起轩然大波。

        可惜十三等的就是这一刻,这位少年天子冷笑道,“今日朕心中既喜又忧。喜的是有杨卿这样,为国效力,力挽狂澜的能臣。忧的就是看见了你们这些人。看着你们,朕就觉得朕用了百姓的血汗,养了一群无知无能的蛀虫废物!”

        赵鹏程心中顿时大惊,他从麟德天子的话中听出了巨大的危险。

        未等这些人开口辩驳,十三便说道,“王卿,念!”

        一直没有动静的王华遵旨出列,站到了跪地的赵鹏程的边上。

        虽然王华还未曾开口,但是赵鹏程的一颗心已经沉到了海底。

        只见王华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展开之后朗声读道,

        “臣杨清源顿首拜上,前蒙圣恩,擢为扬州黜陟使、扬州镇抚使,主理扬州突发之疫情,如今疫情已平、真相已明,大案结陈。金陵之疫,发于四月三日,结于七月十八日,历时三月有余。

        血河宗逆渠周仁、胡永城、吴风、马六奎及一众血河宗逆贼合计六十五人,皆已成擒伏诛,不日押送神都,由大理寺审判定罪、明正典刑、以正国法。匪首周仁研制毒种,播撒于水井河畔,使得金陵十日之内,数十万百姓感染疫毒、民生凋檄、群黎受疮,实为恶中之首,已押送金陵。胡永成、吴风等助纣为孽,情殊可恶,就地正法。

        至七月十八日,金陵疫情已平,再无疫毒病患。此次大疫,金陵共染病九十四万两千三百零七人,死于疫病之黎庶合计六千六百七十五人。余下人等均已康复。

        ……

        太医院供奉孙十常、太医院丞李濒湖、蜀中医者唐慎微……为制解药呕心沥血……临海侯次女、六扇门追风捕快陈丹琳身先士卒力擒逆犯,以身试药,忠勇可嘉……

        今金陵始定,大案结陈,此乃陛下圣服教化,育民之德也。……前表已具,今不再详陈。臣身在扬州,仰望朝阙,冀能面圣,幸甚之至,上陈诸事,烦请圣阅,臣杨清源再拜顿首。”

        随着王华清晰地吐字,读完奏折,满朝文武几乎人人震动,更有呆若木鸡,不知所措者。

        便是像吏部尚书赵艋轲这等早就已经猜到一二的老臣,也是震惊不已。

        他相信以杨清源的能力可以控制金陵的疫情,但却想不到成绩是如此的斐然。

        王华为首的一众永安一三系的新党,再也不掩饰自己的表情。

        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至于其他人便没有如此好心情了,尤其是那些说天灾不可抗的那些大臣,有面如土色者、有不知所措者、有两股战战者。

        “不知赵卿、贾卿伱们听到这则消息,惭不惭愧。至少朕为你们感到惭愧,为你们的无能无知感到惭愧。”

        麟德天子此刻丝毫不顾及赵鹏程等人的颜面,直接当面大骂。

        这些人在金陵大疫之时不仅不想着如何去治理疫情,反而将其视为政治上进攻的一次良机,以金陵之意攻讦杨清源、逼迫天子,丝毫没有将金陵两百万黎庶的性命看在眼中。

        十三再怎么装作沉稳,也就是个少年天子,此时能够痛快地出口恶气,实在觉得心底舒坦,越说越是激动,指着赵鹏程等人痛骂道,

        “杨侯,今年不过二十有九,未至而立之年,尚未有子嗣。他本是朝廷勋爵,有大功于社稷,可荣养于朝中。可当金陵大疫爆发之时,他主动前往金陵,揽下了金陵防疫之药物。当他带着金陵的官吏百姓对抗疫病之时,你们这些蝇营狗苟、勾心斗角之辈,还在这里劝朕罪己祭天,还想要惩处杨侯。这种话你们也说得出口?!若是朕听你们的话,罪己祭天严惩杨卿,还指不定金陵会死多少人?!”

        群臣默然,特别是赵鹏程等人,完全找不到什么话来反驳麟德天子。

        这一局是他们败了,败得一塌糊涂,再无翻身的余地。

        究其根本,还是杨清源办的事情实在是太漂亮了!疫病之害不下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古今哪一场疫病不是死难无数,令人背脊发凉?!但杨清源在三月之内,绝尽金陵之疫毒,死难不过六千余人,这是做梦都没想过的功绩。

        杨清源的治疫的功绩就像是一巴掌抽在了这些人的脸上,这一巴掌三十年的功力,他们根本接不住。

        赵鹏程此时俯身于含元殿中,一句话没有。

        在早就想明白了,在王华读的杨清源的奏表之中听到了,“前表已具”之时,赵鹏程就知道这是一场由麟德天子和王华等奸佞设下的一个请君入瓮之局,没想到自己还真的傻傻地跳了进。

        终究还是让权势迷了双眼,看不清局势。

        赵鹏程、贾评等人俱是俯首不言,

        麟德天子冷哼一声道:“疫病发生,国难当头,你们不思报国,不思解救百姓,勾心斗角、排除异己,视百姓生死于无物,作何居心,难道非要金陵百姓死伤惨重,才再行救助不成?”

        赵鹏程俯首不言、贾评被吓得瘫软在地。

        他们的仕途,到此为止了!

        麟德天子冷声说道:“我大周官吏收的是百姓的俸禄,不养你们这样无视百姓的朝堂蛀虫!你们不是想要乞骸骨吗?!朕成全你们!传旨,革去赵鹏程、贾评……等人职务,交吏部、都察院核查!”

        十三和王华原先也没有想过能一次性将这些中坚反对力量全部清除,只不过是想要夺回几个重要的位置。

        但因杨清源干得太出色了,这不仅仅是在扇那些叫嚣着祭天罪己的大臣耳光了,而是在他们胸口刺上了一刀:

        因此麟德天子临时改变了决定,来一次狠的,快刀斩乱麻!

        十三一顶高帽子扣下去,直指赵鹏程、贾评等人迷信乱政,无视金陵的二百万百姓的生死。

        这句话一出,这些人在民间士林的名声便已经臭了。

        当官可不仅仅是能力和资历,官声、功绩、威望一样很重要。

        此事传扬开后,这些为首之人将被千夫所指。

        所以,虽然今日只是将他们交都察院和吏部处置,但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被逐出朝廷、永不叙用。

        就在崔旭、卢俊、郑宏被逐出朝堂以后,苏州疫病一事,也正式在长安,在大唐盛传开来。

        儒家最重视仁政,仁政爱民,以民为本是孔孟之道的核心关键。

        大周虽然不是儒门一家独大,但是儒家依旧是当世两大显学之一,占据着朝廷中最重要的位置。

        假使杨清源治疫失败,世人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赵鹏程、贾评等人才是对的,敬天法祖的思想从来不缺市场,而对于与天争,不远祭天罪己的麟德天子、杨清源都会暗生不满。

        届时,作为皇帝的麟德天子不会如何,但杨清源必将受到万千笔墨的诛伐。

        但如今杨清源成功了,他的成功也就反证赵鹏程、贾评一党的荒谬。

        此事传开,不仅使天下百姓对于赵鹏程、贾评等人痛恨不已,连士林中人也不齿他们的行径,纷纷上书斥责赵鹏程、贾评等人愚昧无知,对于麟德天子的英明睿智表示仰慕。

        而那些国子监的学生此时大都也冷静了下来。

        能够在国子监读书的人不能说个个聪明绝顶,但绝对都是带脑子的。

        当得知金陵防疫的结果之时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一腔报国热忱被人利用了,纷纷大骂。

        只有少数几人依旧是嘴硬,言:杨清源这奸贼不过是运气好而已;杨清源办事不力竟然让六千余百姓罹难,若是他去绝对不止于此……

        嘴强王者,从来不是蓝星后信息时代的产物,而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物种。

        无论如何,这神都和金陵的风波还是渐渐平息下来。


  (https://www.500shu.org/shu/4432/116469374.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