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另辟蹊径的核聚变思路(4K)
一台推力输出上百万亿吨的发动机……
恐怕再过几个世纪,人类都不一定用得到。
相比起发动机,还是里面的重聚变技术更加诱人。
不过陈神越往下看,就觉得味道越是不对。
“怎么这两个技术……好像捆绑在一起了?”
陈神看着系统自言自语。
“真空岩石重聚变技术跟行星发动机之间,似乎完全绑死了?”
陈神皱眉看着系统里的技术大纲,光从目前标题透露出来的信息,他就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行星发动机这个项目所有核心技术好像都是紧密相连的,一旦抛下哪一种,都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崩塌……
“核聚变技术简单点说就是把聚变物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让聚变物质的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质量更重的新原子核……”
比如,当前核聚变主流思路是采用氢的同位素,氘-氚形成的混合气体,把它们加热到等离子态,然后再一直加热到原子核外的电子脱离原子核束缚的地步。
在这个阶段,原子核就像脱掉了衣服,有了击剑……互相之间直接碰撞,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的可能。
但是这还只是可能而已。
因为原子核都带正电,按照同性相斥的原理——
两个原子核要聚到一起,必须要克服强大的静电斥力。
原子核之间靠得越近,静电产生的斥力就越大,只有当它们之间互相接近的距离达到大约万亿分之三毫米时,强作用力才会将它们拉到一起。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继续加速原子核的运动速度。
而要加速原子核的运动速度,就只能靠提高温度。
温度越高,原子核对应的运动就越快越剧烈,当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突破它们互相之间的静电斥力。
就像是两辆高速行驶刹不住的车子直接对撞!
轰!
聚合作用成功。
新的原子核诞生!
如果是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碰撞,那它们就会结合成一个更重一级的氦原子核。
但是根据质量亏损方程,不论是向上聚变还是向下裂变,在生成新原子核的时候,都会发生质量亏损。
比如带有1个中子和1个电子的氘原子,与带有2个中子和1个电子的氚原子,在聚变升级形成氦原子的时候会损失掉一个中子的质量。
因为氦原子仅带有2个中子和2个电子。
而被高速甩出,没了家的中子,会再次撞击周围其他还没启动的原子核,从而引起聚变的链式反应。
就像是一条拥挤的赛道里,两辆车对撞之后,抛出了大量残片,而这些碎片撞击到其他车辆,导致不按赛道行驶,早晚也要车祸的车辆提前发生了车祸,然后二变四,四变八的,整条赛道每一辆车都无法幸免地发生了撞车。
每一次撞车,都会往外抛出一些东西碎片,这就相当于聚变时形成新原子核损失的质量。
这些被抛出中子的高速运动,又会转化成热量,维持外部包裹着它的等离子体的温度,让等离子体一直保持着极高温。
这时,只要在这股等离子体外面的冷却系统上加上汽轮机组,以高温蒸汽推动机器,就可以实现机械能的发电。
当然,说起来简单。
但是人类到如今为止还没有实验核聚变,以至于永远的五十年成为一个梗也是有原因的。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聚变要求的等离子体温度实在太高太高了。
想要让原子核撞在一起,需要达到的温度至少要在一亿摄氏度以上。
而且这还只是最容易实现聚变的氘氚元素。
如果要按照氢、氦、碳、氖、氧、镁、硅、铁这样的顺序一级一级地聚变上去。
到了最后硅聚变成铁的一步,需要的温度至少也在二十亿到三十亿之日,甚至更高……
这样的温度根本没有任何物体可以承受,在接触到这种温度的一瞬间,不论是什么东西都会瞬间消失。
更不要说得一直兜住这股超高温等离子体,让它们持续运行释放能量了。
哪怕是系统的技术也一样。
系统研发出来的行星发动机也同样没法兜住这股几十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
所以——
“系统采用的应该是一种等离子体半约束的方式。”
陈神看着技术大纲里面的标题,感觉核聚变技术的全貌已经在他眼里揭开了一部分。
“系统找到了一种只需要极低能耗就可以把硅元素加热到聚变标准的方法,然后再利用磁场,对高温等离子体进行一定路程的约束和引导,让它们在约束过程中释放能量用于发电。”
“等到约束不住了,就把它们导入发动机里,当成炮弹发射出去,同时制造出巨大的推力……”
“这这……”
可真是个人才!
陈神看到这条思路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完全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
归根到底,核聚变也是在算经济账的。
之前之所以要维持住上亿度的聚变等离子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制造出这种温度的聚变等离子体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太多了。
如果不把这股等离子体维持住,任由它快速消失,以至于产出的能量还不如加温时消耗的能量的话……
那这种聚变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是花大价钱大精力养了一头奶牛,结果才产下第一桶牛奶的时候,奶牛就没了,这奶牛养了能赚钱吗?
但是系统却另辟蹊径,找了一个常人根本想不到,或者说做不到的切入点——
降低加温等离子体时的能耗!
以只需要极小功耗的特殊方法加温等离子体,再加长高温等离子体的约束路径,让它只在这条约束路径里释放能量发电。
等到把握不住等离子体的时候,就开个口子,让它自己滚出去,而喷口的部分则就地变身行星发动机,为地球贡献一点推动力。
这样一来,只要加温的能耗够小,等离子体约束的路径够长,这中间就有得赚!
就像是养奶牛,只要奶牛的饲养成本足够低,低到它产一桶奶就是赚,产两桶奶就是大赚特赚的地步,那这奶牛就值得养!
而且还值得大养特养!
正是因为这个,陈神之前才会认为行星发动机跟聚变反应堆之间已经绑死了。
因为两者根本就是一体两面!
想用这个技术制造聚变反应堆的话,那就一定要制造发动机,不然喷射不出去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到一定程度就会失控。
到时候就是一场灾难——
几十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会蒸发一切,在大地上留下一个巨大的深坑,直到它们冷却到常温才会停止破坏。
在这场灾难中,唯一的好消息也许就是核聚变不会发生核泄漏。
因为核聚变是要持续不停地添加原料的。
一旦聚变反应堆出现事故,破坏了整体结构,失去了聚变原料供应,还被破坏了高温环境的聚变反应堆就犹如无源之水,会马上停下来。
而不是像核裂变一样,只要裂变原料没消耗完,系统没停机,裂变就会自发地发生。
“这个就有点难办了啊!”
陈神摸着下巴。
他想要重聚变技术,却不想造一个行星发动机。
因为现在的人类根本就不需要这玩意!
行星发动机向地面输出的巨大推力,会导致地质结构的变动和破坏。
它向天空喷射的高温等离子体,还会加热天空的水汽,到时候就连下的雨都滚烫滚烫的,能把在雨中装浪漫的情侣烫成两只小龙虾!
仅仅这两个原因就已经决定了,行星发动机不适合现在的人类社会。
更不要提它那夸张的体形了。
无论是八公里还是十一公里,想要建造这种高度的建筑,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都是不现实的。
至少也要等喜马拉雅山装上电梯了,人类才有能力考虑这种高度的工程。
“有没有可能把行星发动机的功率和体型缩小?”陈神看着系统里的技术,实在是馋得很。
哪怕有重重困难,也改变不了他想要实现这项技术的想法。
“高温等离子体是因为控制不住,所以才要喷射出去,那是不是可以控制高温等离子体产生的数量,然后再加长等离子体的约束路径,让它在约束路径里面最大化地消耗能量,最后再排出?”
陈神习惯性地想要计算,却又发现无从下手。
现在系统揭开的技术只有真空岩石重聚变的一部分,完整的技术参数他手上根本没有,根本没法估算。
“唉,还是要等啊!”
陈神叹了一口气,只能把系统关闭,免得跟小猫挠心一样直痒痒。
看回办公桌面上的众多报告,陈神忽然想起了另外一个项目。
那就是怪兽的量子细胞通讯项目。
这个项目之前还只是在预研状态,但是现在却是至关重要。
因为月球上第一套粒子炮……粒子束发生器已经安装完毕了。
接下来只要再装五套,然后把中控系统和调频系统送上去,就可以正式开始虫洞能量碰撞试验了。
对于虫洞原理,虽然大家一直没搞太明白,但是并不妨碍陈神对于这个试验的信心。
在他看来,现在人造虫洞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而成功制造出虫洞之后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向全世界宣告,他们制造出了人类史上的第一个虫洞,宣誓这是国内的伟大胜利?
当然不是。
第一件事是要往虫洞对面放一个探测器!
不试一试它是不是真的能够传送东西,大家又怎么能够肯定它是真的虫洞呢?
而既然要传送探测器了,那探测器上总要有一个通讯设备吧?
如果国内都无法知道探测器的情况,那这次传送又有什么意义?
给外星人送小饼干不成?
然而现在所有使用的通讯方式都受到光速的限制。
在太阳系内用一用还好,如果想用在太阳系外,那就抓瞎了。
如果是想用在不知道会被传送到哪里的虫洞探测器上,那就是完全瞎了。
万一虫洞开在了几十亿光年之外,地球都不知道有没有几十亿年的寿命等待信号的回归。
而且几十亿光年的距离不是一般的信号可以跨越的。
现在地球收到的几十亿光年外的信号,可都是一些行星甚至是星系经历了大事件才发出的。
所以这股信号才可以强到传播几十亿年。
以探测器可能携带的无线通讯器功率,所发出的信号在宇宙之中不要说几十亿光年了。
哪怕一光年都不可能传播得了。
跑不了多远,就要被宇宙给覆盖掉。
因此,对于即将开始虫洞探索的国内来说,一个可以跟虫洞探测器联系上的通讯手段至关重要。
而在目前人类的眼界之中,最接近这种需求的,除了量子纠缠,就是怪兽大脑内的通信细胞了。
对于这项技术,之前在赤红暴风里面也有一点点涉及过,可以给陈神提供一种思路。
那就是直接把这些怪兽的大脑细胞当成通信因子,单独取出来培育繁殖,并使它们产生异变演化,成为一种独立于怪兽通信体系之外的细胞。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培育演化的手段,把细胞跟怪兽之间的关系逐渐剥离,直到双方之间完全联系不上,新细胞只能与新细胞进行跨时空通信为止。
这里面需要的详细技术,比如让量子细胞剥落之后还可以继续存活的溶液,陈神前段时间就已经推导出了成分。
还有控制量子细胞的技术,通过以前的实验,实验所那边已经发现只需要适量电击量子细胞,它就会发出不同的波动信息。
随后通过观察根据细胞群中单独细胞产生的不同信息,就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消息。
这里面波及到一套新的通信标准。
类似于现在的电脑使用二进制转换信息一样。
陈神现在的任务就是制定一套新的标准和新的算法,以便于以后可以读取到细胞群传送的信息。
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不算难。
只是根据现有条件设定一个通信模型的事,关键还是在于细胞的培育上……
(https://www.500shu.org/shu/6014/653827133.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