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 启明1158 > 六百二十二 他们再也不怕被卷死了

六百二十二 他们再也不怕被卷死了


  “因为古人多重经义,重道德,重文章,对于世间万物真理知之不多,了解的兴趣也并不大,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遗憾,其实在我看来,经典已经被前人研究的差不多了,继续研究下去,也不能研究出什么更有新意的事情。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其中的道理贯穿古今都能使用,是我们不能抛弃的重要的存在,也正是因为此,经典当中的内容已经没有必要让士子们皓首穷经、刨根问底了。

  与之相对的,是工科、理科与法科这些科目,它们还大有所为,别的不说,就说大军行军征战之时所非常仰仗的火器,金贼喊它震天雷,所以咱们也就这样喊了。

  最早,震天雷威力有限,后来,经过很多能工巧匠的改进,把火药量和火药成分配比进行了修改,不断提高震天雷爆炸的效果,于是到现在,震天雷已经成为我军不可或缺的重要主战火器。

  我军之所以可以打败金贼,少不了震天雷的大力相助,而震天雷是研读经典就能得到的吗?不是的,震天雷是工匠们冒着生命危险一点一点改进出来的。

  这,需要大量工科士子和理科士子的投入,需要充分的学识,需要充分的实践,这些都不是研读经典可以得到的,却能充分的增强军力、国力。

  因此,我以为,大明朝的科举和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就要放在除了文科之外的这三个科目上,对它们进行充分地发扬与鼓励。”

  苏咏霖毫无顾忌的在国务会议上提出自己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听得山东系文臣头晕目眩。

  除开元从系,燕云系和外族系的臣子们也知道他们在儒家经典考试的方面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与内卷数百年的山东汉人士子抗衡。

  让他们读经典写文章,他们绝对会被卷死。

  但是在工科、理科与法科方面,在这些传统儒家士子并不太擅长的领域,他们却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在工科、理科和法科方面,他们基本上将和儒家士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若得到妥善的教育,未来一样可以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就算今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再多,他们也不怕被卷死。

  皇帝的科举考试改革计划和教育改革计划就是冲着这一点。

  利用军事强权和他们的支持,将山东系的势力打压到最低,在山东系还没有利用传统优势彻底占据政治优势的时候,将这一可能性切断。

  经过完颜亮的骚操作和金国民族政策的打压,加上苏咏霖领导的光复军大起义的冲击,中原地区的传统儒家文人的力量在金国覆灭、明国初建的档口正好处在有宋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而这一时期,苏咏霖可以团结的力量也达到了最高峰。

  于是苏咏霖联合燕云系和外族系,以元从系为基本盘,以压倒性多数的支持率通过教育改革法案和科举考试改革法案。

  这两个法案具体的细节还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基本精神不会改变,就是要罢黜进士科一科取士与经义取士的科举考试基本规则,重新确立分科取士的精神,引入更多教材,培养学子向多方面发展,开拓国家未来之路。

  把科举考试这一条最普遍的上升通道从原先的一条路拓宽为四条路,大大拓宽了上升渠道的容量,给予底层社会更多的上升途径。

  除此之外,苏咏霖还规定了大明帝国也会召开武举考试,并且对应的设立武学。

  这一点,王安石变法之后的宋朝其实有很多经验可以采纳。

  王安石变法对武举和武学进行了一些改良,的确培养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军事人才,配套的将兵法改革措施让北宋中后期的军事出现了短暂的复振,打的西夏屁滚尿流。

  可惜这一变法成果没有能长久维持,在国家整体政策和社会风俗的加持之下,很快宋军还是废拉不堪了。

  苏咏霖则表示自己要吸取前人的优秀经验,国家不仅要有文学,也要有武学,中央不仅要有国子监,也要有专门的中央军事院校,专门培养军事人才。

  很多王朝要么是有武学没有武举,要么是有武举没有武学,军事完全靠着将门传承和偶尔出现的天才人物,没有稳定的传承。

  这将极大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这是苏咏霖所不能容忍的。

  不说统一之前,就算是未来统一之后,这个大一统的国家也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军事力量的衰退对于一个大一统国家而言是致命的。

  他现在不缺军事人才,和金国战斗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军事人才足够他用上好几十年,但是大明国不会只有那么几十年。

  建立武学、筹办武举是保持军队专业性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因为军队方面是苏咏霖乾纲独断的范畴,苏咏霖想要怎么搞武学和武举都没有人会反对,所以关于武举和武学的一些列内容都顺利通过,没有任何波澜。

  于是建立中央军事院校、从民间和军队里选拔优秀的军校生进入学习、接受有志之士参加武举考试以及武举考试内容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被顺利通过。

  苏咏霖调拨专款,由专人负责在中都城东北忠烈祠堂所在地的周围选址建设直属中央的军事院校,专门负责培养军事人才。

  军事方面的问题通过起来总是比文治方面要轻松得多,苏咏霖想要在军队里做些什么,往往是没有人敢说三道四的。

  就算是建立军校培养军事人才,不断拔高军事人才的地位,也没有什么人提出反对意见。

  当然,这也算是占了金国的便宜,要是在宋国故地搞这样的事情,怕是要受到不小的阻碍。

  金国可没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在金国曾经统治过的土地上搞军事改革,自然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也不会有人不长眼的选择阻碍。

  不过其他方面,倒也不是那么顺利就是了。

  山东系文臣可以不在乎武举和武学,但是不得不说,他们不能不在乎分科取士计划。

  当苏咏霖在十月二十七日的大朝会上宣布了这一决定之后,引起了很多山东系文臣的上表抗议。

  洪武元年十一月初一,大明帝国建国之后一个月的当天,抗议开始了。

  部分山东系文臣认为苏咏霖这样做是不尊重圣人,把圣人的地位降低了,不符合古人一直以来的传统,会给天下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联系着苏咏霖要做人皇不做天子的政治宣言广布天下,他们十分担忧大明帝国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前朝虽然有诸多不足,但是数百年的国祚还不能证明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吗?

  有山东系文臣上表抗议之后提出辞职的请求。

  比如礼部祭礼司员外郎武仲礼,他就上表向苏咏霖表示抗议,然后提出辞职的请求。

  还有他的同僚傅华荣、丁源,也一起上表向苏咏霖表示抗议,并请求辞职。

  还有人用绝食的方式抗议,试图掀起舆论支持,以此颠覆苏咏霖的决定。

  比如五十岁的老儒、礼部祭礼司郎中葛兴贤,他就向家人表示他要绝食抗议苏咏霖的行为。

  “陛下一日不收回成命,我一日不进食,到死为止!”

  他决定效仿古之先贤与历史上著名的谏臣、硬骨头,把逐渐失控的名为大明帝国的高速马车拉回原先的轨道之中,避免让这辆马车继续脱轨。


  (https://www.500shu.org/shu/6028/675559785.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