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大秦盛世
推荐阅读:我闪婚的冷老公:竟是财阀大佬 开局就去世,僵尸王爷要成仙 人在综武写日记,侠女们崩溃了 闪婚后,她靠医术飒爆了 重生末世:捡的傲娇少年变病娇 不装了,我摊牌,我爸是市委书记 天命反派:我,拒绝退婚! 异三途 惊悚游戏:我就是个软饭炉鼎啊 对照组杀疯了!与偶像顶峰相见!
第825章 大秦盛世
一声响亮的婴孩啼哭声响彻整个太子寝殿。
【囚犯:秦稷】
【寿命:二百六十三年(剩)】
【实力:无(折合精纯内力零年)】
【罪行: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太子府假太监带至监牢】
【武功:无】
【财宝秘密:无】
【下载进度:暂无下载任务】
李长寿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对这个婴孩进行了检测。
相较于其父秦荡而言,秦稷的情况明显逊色了不止一筹。
虽然同样有生机护体,奈何其差距太大,光是寿元就整整少了十几倍。
不过,这点也好理解,秦稷相较于其父秦荡,本身身上的生机就少了十倍不止。
到最后,就剩下这么点寿元的增幅,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即便是如此小的一团生机,
也依旧还有一小团的生机被留在了秦稷的丹田。
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孕育下一代做出的准备。
不过,接连两代秦家人,也确实证明了一件事。
他的枯荣神功,也唯有在新生儿的时候,才能起作用。
也就是说,除非是能够提前预知,否则对活人并没有啥用。
这玩意说有用吧,也有用,说没用吧。
也属实是没用。
李长寿要的可是能够让将死之人增加寿元的法子。
而不是,让一个新生儿增加寿元的法子。
新生儿本就充满了无尽的可能。
就算让他多几千年的寿元................
好像还是有用的。
不过,天下的新生儿何其之多。
李长寿和谁都不熟,又怎么会做那种对自己无意义的事情。
只是,这枯荣长生诀,到底是李长寿自创的第一门功法。
倒也不至于就这么给抛了。
该研究的还得研究。
生机这门课题,本就是亘古不变的世界性难题。
整个修真界,都无前例可依。
若是李长寿真能把生机这个东西给研究明白了。
恐怕到时候,活死人,肉白骨,就真不是什么大事了。
不像现在....................
干什么都很难研究成功。
其主要原因,便是无前例可查。
恐怕只有等李长寿把生机这一块给研究明白了。
是世界上才会出现一门新的学科。
至于现在嘛.............
还是老老实实的继续研究。
眼下的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不出李长寿所料。
秦稷的情况和其父秦荡的情况大差不差。
刚开始修炼的时候,确实有过一段时间的小巅峰。
只可惜............
很快便泯然众人矣。
从天才到庸才的速度。
甚至比他爹还要快上不少。
这次,包括李长寿在内,所有人都有了心理准备。
谁让他爹已经做出过示范了呢?
于是,一件原本应当举世皆叹的事情。
莫名的就没了下文了。
就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连一个浪花都没溅起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秦稷或许是修炼巅峰速度太短的缘故,并没有和他父亲那种挫败的感觉。
哪怕是之前大受挫败的秦荡,在得到儿子的事迹的鼓舞后,也重新恢复了心态。
虽然在修行方面仍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但他已经逐渐开始处理国家大事,并越来越得心应手。
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工程。
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大秦的交通网络就扩大了一倍以上。
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交通体系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整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和之前那种村不通镇,镇不通县,县不通省的各自为政的情况,仿若云泥之别。
随着交通的改善,各地的特色产品得以相互流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
原本由于交通不便而被隔绝的地区。
如今也能够与其他地方建立贸易关系。
大秦的百姓,在走出家门后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家乡的特产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纷纷开始将自己家乡的特色带出了村子。
一时间,大秦的国内涌现出无数新兴的商人,和各色的商会。
就连不少原本贫瘠的地方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发展出了不少的产业。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农业、手工业以及一些下游商业。
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大秦创造了大量财富,还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使得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更是带动了经济的蓬勃发展。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
这让大秦的税收得到了爆炸式的指数增长。
税收高了,国家能做的事就更多了。
这最重要的自然是大力的发展军事。
大秦的军队得以由此壮大。
各种兵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另一方面自然就是改善民生。
更进一步的拓展基础的道路事业。
此外,随着各地之间交流的加深,文化艺术领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学作品以及艺术形式开始传播开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
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的创意和灵感,推动了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创新。
文化的不断融合,也让大秦的文学领域不断的攀升至更高峰。
文学的发展,更是让大秦的子民感觉到了兴盛和繁荣。
也让其她国家得以收到了大秦文化的熏陶。
其他国家的文化更是得到了入侵。
同时,随着百姓手头宽裕了起来。
大秦各家各户的教育事业也受到了重视。
为了让自己家能够稳住如今的地位。
不少人都选择让自己的儿孙进入学堂。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
学堂不够,那就开。
一个不够,就多开几个。
短短几年的时间,各地就兴起了办学潮。
全大秦各地都纷纷兴办起了学校,培养人才不敢说。
但大秦的识字率是实打实的上升了。
就连身处在皇宫中的秦荡知道了这事之后。
也御笔特批。
给各地的学堂开启了绿灯。
让所有愿意学习的百姓,都能够学到知识。
(https://www.500shu.org/shu/6504/231014.html)
1秒记住书包网:www.500shu.org。手机版阅读网址:m.500shu.org